第22部分 (第1/4页)

记下来。

至于差点被“冤枉入狱”的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郑平善,骆志远认为,他虽然脱离了牢狱之灾,但仕途已然无望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唐晓岚母女的浮出水面。

不管郑平善与唐秀华昔年究竟有着怎样的“纠缠”和苦衷,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冷不丁冒出一个私生女来、作风出现瑕疵,虽未公之于众,但省里肯定会相应处理。

最大的可能性是还郑平善清白但却并不让之官复原职,而郑平善本人也会在组织部门的“引导”下,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请辞,提前离岗退休。

郑平善的结局固然令人遗憾,但对于郑平善来说,这已经算是极佳的出路了。骆志远对此并不纠结,他纠结的是自己的父亲骆破虏。

按说,侯森临和郑平善都退出了安北官场,骆破虏面临着新的起点和机遇。把握的好,更进一步不是没有可能。但骆志远已经感觉到,父亲对仕途险恶的深深厌倦和失望,这场意外风波无形中放大了他内心深处的那点对权术争斗的憎恶情绪,产生了调离官场过安静生活的念头。

想到这里,骆志远忍不住轻轻喟叹一声。父亲的性格的确不太适合官场如果,如果他执意要如此,作为子女而言,骆志远只有尊重父亲的决定。

既然如此,在规划自己人生未来道路时,骆志远不能不将这个因素容纳进去。

……

列车前行一个小时,这个时候,盛基然突然声称自己发起高烧,身体状况不太适合继续进京出差,要提前下车返回安北去医院看病,而张长军也趁机提出护送盛基然回去,免得盛总出现意外。

盛基然半路下车前,将虞老将军的联系方式和住址交给了骆志远,要求他先一个人进京,具体如何做,等待报社的进一步安排。

盛基然对进京采访失去了兴趣,装病返回,无非有其不可告人的心思。在安北市乱局将至的局面中,盛基然不会安心外出;张长军也趁机开溜,当然是知道这次采访等于是泡汤了,跑这一趟也是白跑想想看,虞老将军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一直以来,跟虞老联系的都是盛基然,盛基然退出,基本上联系不上虞老了。

骆志远对此心知肚明,但他还是答应继续按照原计划进京,抵京之后再听候报社领导的安排。

傍晚时分,列车抵京。

下车之后,骆志远在火车站广场上了找了一个公用电话亭,给报社总编室打了一个电话。

跟骆志远通话的是编办副主任张艳,张艳在请示了报社一把手之后,要求骆志远按原计划独自与虞老联系,看看能不能完成采访活动。

报社方面没有强求,大概意思就是说,能完成采访最好,完不成也无所谓了这样的安排,大概就是例行公事,报社也不指望骆志远一个新人能独立完成这样重大的采访任务。

而另一方面,市里乱局初现,这一次的专题策划系列报道会不会延续下去,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骆志远笑了笑,就扣了电话。

他随意坐上公交车坐了几站然后下车,找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国营小旅馆住下。不能住太高级的宾馆,否则住宿费没法报销。

他打开盛基然留给他的关于虞老的联系方式和地址看了看,就微微一笑收了起来。专访虞老,能访得上固然好,访不上也无关紧要。这一趟进京,他就权当是来京城散散心了。

想了想,他用旅馆的电话拨通了谢家的电话。

既然他的人已经到了京城,就不能过门而不入一则要询问一下谢老的身体情况,看看还需不需要进一步施针治疗;二则谢老为他前番进京求援成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他想登门拜谢一二。

来之前,父亲骆破虏还专门为谢老准备了一点安北的土特产作为礼物。至于对骆家,骆破虏有意回避了,但骆志远心里想着,如果时机合适,能去一趟向骆老当面致以谢意是最好的了。

第53章 再见谢婉婷

接电话的是谢老的儿子、也就是谢婉婷的父亲谢国庆。谢国庆虽然没有见过骆志远,但骆志远这个名字早已是不陌生了。无论是父亲谢老,还是女儿谢婉婷,都先后向他提起了好几次谢国庆跟骆破虏也是儿提伙伴,对故人之子,态度便也极热情。

骆志远的本意是明天下午去谢家拜访顺便为谢老复诊,上午他还要例行公事去虞老那里走一遭。但谢老听说骆志远进了京,立即就让孙女谢婉婷带车赶过来,不由分说就把骆志远从旅馆接到谢家去住。

谢家的热情,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