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 (第1/4页)

冯国梁走后,易纲犹豫了一会,还是主动去向骆志远汇报,试图争取骆志远的支持。

“骆董,我个人认为,邀请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加盟,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日后产品的上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日后很轻易就能引发业界的质疑。”易纲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骆志远的神色变化,他就是这种个性,一旦发现骆志远有不满的表现,他会立即放弃个人观点。

骆志远笑了:“易纲啊,你的想法没有错,的确是这个思路。”

“是啊,骆董,我跟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彭向里教授接触了两次,人家对我们的邀请也很感兴趣。只不过呢,以彭教授的层次,我们给出的报酬太低,人家恐怕也不能答应帮我们摇旗呐喊。”见骆志远支持自己的观点,易纲非常高兴。

骆志远又笑了:“彭教授在业内大名鼎鼎,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有什么条件?”

“彭教授倒是很客气,说是为了支持中医药文化义不容辞,但实际上,骆董,您也清楚,现在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切都要靠真金白银来说话,不给出一定的价码,显然是不行的。”

易纲试探着又道:“彭教授个人,我想给个一年二十万的年薪,至于他推荐的其他人,一年给个十万也就足够了。骆董,您看这样合适不合适?”

骆志远哦了一声:“具体的成本,你去跟老冯商量着办吧,这事由你们具体运作,无论你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们!”

骆志远轻飘飘地又将皮球推给了冯国梁,易纲无奈地苦笑,只好告辞离开。

第711章 相互制衡

望着易纲的背影,骆志远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事其实不复杂,不在于他支持谁,而在于他不能通过支持易纲来“打压”冯国梁。

所以,骆志远没有真正表态,而轻描淡写地将皮球推了回去。

毕竟他站的层次和高度不同,几十万的资金投入对于康桥来说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大方向没有走错就行了。而且,他不希望因此而诱发两个高管的不合。

如果冯国梁和易纲因此走向对立面,带给集团的损失何止是区区的几十万啊。

有的时候,骆志远也很无奈,不得不将官场上的御人之术挪用到公司管理上。商场虽然与官场截然不同,但在御下方面,“思路”实际上也是相通的。

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手腕,也不得不通过一些方式让下属互相制衡和监督。

对于骆志远来说,下属太团结拧成一股绳,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极容易架空他和唐晓岚;但下属如果互相构陷攻击,集团内部陷于内讧而不可自拔,更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掌握一个度,“欲放还收”、“欲语还休”,是极妙的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官场多年的历练对于骆志远掌控日渐庞大的康桥资本帝国,有着重要的帮助。否则,帝国大厦越高,将来倒塌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康桥集团这两年发展的速度过快,基础不是很牢固。

其实,康桥集团发展到今天,骆志远所面对的考验已经不单纯是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还在于如何用人、如何平衡内部利益、如何清除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管理隐患。

骆志远的野心很大,超乎寻常的大。

对于他的雄心壮志,哪怕是妻子谢婉婷都不会真正读懂。

他想要将康桥集团打造成世界上数一数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资本财阀,他的目光不局限于华夏一国,而是放眼整个风云变幻的世界。

他希望自己掌控下的康桥集团能建立起无人敢小觑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商业王朝,成为世人皆知的巅峰传奇。

易纲离开骆志远的办公室,有些郁闷地敲开了冯国梁的办公室门。

他不得不继续来找冯国梁“斡旋”,没有冯国梁的点头,他高薪延揽专家教授的计划就无法真正实施。

见易纲再次找上门来,冯国梁有些不虞。

在冯国梁看来,易纲纯属不负责任。现在康桥是家大业大,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消耗。创业容易守业难,冯国梁此刻视康桥为家,不愿意有人败坏康桥的家业。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很排斥易纲的大手大脚做法。

易纲走进冯国梁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苦笑:“老冯,我还是想跟你沟通一下……你不要觉得一时的投入太多,等日后我们获得的回报也大,你仔细想想,我们是医药产业的新军,如果没有业内权威人士的加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