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 (第1/4页)

骆志远摇摇头。

老人的心思他不敢揣摩,也无从揣摩,更不敢乱讲了。

“不是我老骆是忘本之人,而是在位的时候没有时间和精力,而退下来的时候,又有种种的顾虑。下去一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你也做过区县干部,你说我老头子要下去走这一趟,得耗费多少民力和财力?我不想下去,是不愿意给下面添乱呐。”

老人的声音里微微带出了几分感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你爷爷就牺牲在r县,重返伤心地,我这一把老骨头还能承受得住?”

年纪越大就越加容易缅怀往事和亲人,骆志远的话让老人旋即回忆起那流血牺牲的革命岁月,以及那以身殉国的兄长和故旧战友,他的眼圈发红,声音都出现了几分打颤。

以老人的身份和地位而言,他很少在晚辈或者下属外人面前表现出如此“脆弱”的一面。

骆志远观察着老人的神态,小心翼翼地恭谨道:“爷爷,故土难忘,叶落归根,我觉得您不妨抽空回乡一趟,也看看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您也不必太过担心,跟下面说好就是,轻车简从,不惊动地方。”

“实在不行的话,我陪您回乡一趟走一走,我们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就是了。”

骆老扫了骆志远一眼,朗声展颜一笑:“也好,以后有时间,你陪爷爷走一趟。”

骆老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很显然他对省亲之旅的兴致不高。

骆志远说的轻巧,说是轻车简从不惊动地方,但骆老这种层次的首长出京返乡,怎么可能不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京里,有关部门也不会同意让老人自个下去的。

骆志远轻叹了一口气,他心里清楚,老人回乡的念头肯定日渐强烈,但作为昔日的高层首长,他的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成行,需要长时间的准备。

第720章 骆老师

骆志远从骆家吃完中饭,略事休息,就去了华夏中医药大学。

这是一所国内顶尖的中医药大学,位列全国十几所中医药大学之首。因为身份的必需,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骆志远一直在大学的针灸推拿系挂了一个副教授的虚衔,还曾经以这个身份,出访印国,作为中医药文化的访问学者。

但实事求是地讲,骆志远很少去中医药大学,更遑论是给学生上课了。

但骆志远这两年尤其是从辞官不做之后,他在中医业内的名气开始蹿红。一则是他给京城的很多老首长看过病,口碑较高;二则他出国给一些外国政要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案例,也逐渐传播开来。

更重要的是,最近康桥集团组建中医药研究中心,正在着手将中医药进行市场化推广的事儿,连番见诸媒体报道,在中医药学界引起了一些非议和争议。

很多中医学者认为骆志远这是作为一个商人在利用中医药文化炒作牟利,对此不屑一顾。特别是听闻康桥集团竟然在印国成立医药公司,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市场化、商品化,所谓的“痛经贴”在异国他乡售卖火爆,更是义愤填膺。

华夏国粹不造福国人,反而跑到印国去大行其道,岂不是可恶?!

因此,骆志远自己并不知道,他在一些业内人士眼里,成了逐利铜臭的中医败类,而在个别愤青版的业内人士口中,他甚至还被贴上了“卖国贼”的有色标签。

骆志远对此并不知情,如果他知晓这些,想必会啼笑皆非了。

骆志远赶到中医药大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讲座在三点钟举行,他提前一个小时来,无非是为了熟悉下情况,同时跟针灸推拿系的人见个面。

出面接待他的有中医药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姬建国,还有针灸推拿系的系主任胡林。

姬建国的态度很热情,可以说非常殷切。在姬建国眼里,骆志远不是什么中医学者,不是什么针灸大师,而是康桥集团的老板,京城骆家和谢家的第三代,身份显赫的大老板兼公子哥儿。

但系主任胡林的态度却有些不尴不尬的。骆志远虽然没有太在意,但也有些感触。

“姬校长,我想去讲座的礼堂看看,顺便也准备一下。”骆志远没有心情继续跟季建国进行没有营养的谈话,主动提出要去讲座现场看看。

姬建国满脸堆笑:“行,骆主席,你工作这么忙还能抽出时间来来学校开设讲座,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你表示感谢啊!胡林,你安排好,亲自陪骆主席过去,下午的讲座,一定要有人给骆主席当助教,听到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