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臧荼听了那斥候的述说,大惊道:“这巨鹿是万万丢不得的。军师,现下吾等该当如何?”

蒯通摇了摇脖子,得意道:“吾说不可攻城,汝等偏不相信。你看,这赵军若不是兵力充足,怎会有如此多的人马偷袭巨鹿。”

他顿了一顿,说道:“赶快下令,后队改为前队,返回大营。令臧擒熊率领一万人马速去巨鹿救援。吾军乃是大路直道,敌军走的是小路弯道,当可将其截住。”

臧擒熊道声:“末将遵命!”即领着一万人马,匆匆去与偷袭的“赵军”厮杀去了。

余下燕军,即掉转头,返回大营。

韩淮楚望着那燕军离去,如释重负,长吁一声,头一歪,伏案倒下。

这一夜,他劳心劳力四处布置,一刻也没合眼。眼看敌军终于中计,再也支撑不住,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他彻夜未眠,那旷世美眉虞芷雅又何尝不是如此。她秀眸凝望了韩淮楚一眼,对周围军士说道:“扶韩将军入屋休息片刻。汝等按韩将军吩咐与吾图纸,加紧布置工事,修筑城防,以备敌军再次攻城。”

便有士兵架起浑身虚脱无力的韩淮楚,下城楼而去。

※※※

未时时分,燕军大营,中军帐内,臧荼将桌子拍得震天响,高声吼道:“军师,大王说你足智多谋,要我事事听你。可如今听了你的主意,却错失了攻城良机。这邯郸城如今已难攻取,你说说看,我们如何回去面见大王?”

原来那臧擒熊率一万燕军从大路直扑巨鹿救援,终于在巳时将那偷袭的赵国大军截住。

孰料那赵国一支五千人的“大军”却战也不战,一轰而逃,遁入山林向四下里逸去。

抓来几个俘虏审问,令臧擒熊大吃一惊。这些人压根就不是什么军人,而是邯郸城平民所扮。臧擒熊随即想到那进入邯郸城的两万人马也是平民所扮。一问之下,果然如此。

臧擒熊又惊又怒,“原来那邯郸城是一座空城,吾军中了韩信的奸计!”急忙派出飞骑,回返大营传讯。

待到臧荼得知真相,午时已过,已到未时。而此时又有派往邯郸作间的都尉栾布被韩信放了回来,云陈余已亲率轻骑进入城内。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赶往邯郸!

这一下,再想攻城已如登天。臧荼便将一腔怒气撒在蒯通身上,噼里啪啦好一顿责骂!

蒯通听着臧荼的责骂,无言以对,神情颓然,半晌做声不得。

“吾那小师弟果然高明,竟用如此计谋退去了我燕国的四万大军。看来吾之智,与他相比远远不如。

吾曾在燕王面前夸下海口,云要踏平邯郸,取得这赵国上郡纳入燕土。如今成了这副局面,还有何颜面回去面见韩广。

那地广人稀偏处一隅的燕地又怎能逞吾平生之志,完成自己图霸天下的夙愿?”

蒯通长长叹了口气,说道:“蒯某取邯郸不下,愧对大王,今去也。”话毕,转身向帐外行去。

那臧荼却也不拦,还讥讽道:“如此浪得虚名之辈,留之何益。”众将以鄙夷的目光望着蒯通,一路嗤声不断。

蒯通踉踉跄跄走出大帐,迈出燕营,消失在视野之中。

从此蒯通在长达五年的风云起伏,波澜壮阔的楚汉风云中,再也没有冒过泡。直到韩淮楚领军攻打赵国,齐国时,才再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

燕军营中一片沮丧,而赵都邯郸,却兴高采烈一片欢腾。

一队全身卸甲的赵国兵将,人数足有五千,正从南门鱼贯纵马驰入邯郸。虽风尘仆仆,却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原来陈余并未接到那军侯曹猛的报讯。他自个听说燕军犯境,图谋赵国都城,便带了轻骑前来救援。为了这赵国上郡不为他国得去,这批轻骑已赶路赶了两日一夜。为了加快速度,大将军陈余下令全体卸甲,抛去身上所有累赘之物。

是啊,那邯郸乃赵国之都,府库内各项兵器,战甲应有尽有。只要及时赶到,还怕没有这些物事么?

邯郸百姓,列成两行,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自己子弟兵的到来。

一杆大旗上,绣了“大将军陈”四个大字。一个彪形大汉,手提齐眉棍,跨着白龙马,行在队列之前。

韩淮楚迎面走了上去,拱手道:“陈师兄,自万载谷一别,别来无恙。”

那陈余一见韩淮楚,从马上跳了下来,欣喜道:“是韩师弟么?你怎会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