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1/4页)

赵高已是刻意地延缓修炼的进度,但身上还是有了走火的迹象,练功时一团真炁常常乱窜,不听他的大脑指挥。有时忽然走岔,导致全身瘫痪,半天都动弹不得。好在有惊无险,他瘫痪后便自己运炁,慢慢冲开雍闭的经脉,终于能恢复正常。

这种情况下,赵高便不能按时上朝,把持国政。也是他位高权重,几天“称病”不朝众臣也不敢说三道四。

前两个月听说赵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师傅姬风在邯郸称帝。赵高乍闻这个消息,大为震动。

他的荣华富贵,皆出自秦廷。姬风称帝,自然是要来夺那傀儡皇帝胡亥的江山,如果成功,赵高怎保得住他目前的权势与地位?

有他这个得意弟子在秦廷出任相国,姬风自然会来找他,让他暗作内应搞垮秦廷的江山社稷。赵高每每想起,便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担心了几天,忽然听见他师傅失踪了。赵高乍闻这消息,不知该喜该忧。

荣华富贵虽然重要,但性命更加重要。没有了姬风,他将会走火而死,所有的权利,金钱,美女都将成为过眼烟云。

这几日走火迹象越来越重。赵高担心他一时不支,连大臣递上来的奏章都没法批阅,便让他乘龙快婿住进相府,当他练功时偶或代他处理公文。

如是平常的公文,阎乐早就处理妥当,只须赵高练完功给他说说便是。但今日这公文,乃是从前线快马送来,十分的紧迫重要。

泾阳侯章邯要以攻打赵国为饵,歼灭项梁的楚军主力,要求朝廷增兵五万!

经过一年的招募训练,关中各地好不容易整合了七万军马,章邯狮子大口一开,便要去了五万。若有贼兵攻进关来,何以御敌?

但那奏章又挑明刻下局势之重,是要对付项梁的精锐之师。云自己南征北战,几临大敌,鞍马已有年余,军中将士亡折甚众,已疲乏不堪。长久如此,难与强寇相持。今社稷有累卵之厄,百姓有倒悬之危,请朝廷举倾国之军,往河内援助。并言只须项梁兵败,则天下可定。

阎乐是个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这等重大决策,他不敢擅专,还是要等岳父赵高行完功由他定夺。

但赵高入了静室练功已过两日两夜还没走出,这次莫非出了意外?

赵高练功本就见不得人,是严令不让外人入内的。阎乐也不敢闯进去自讨没趣。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今日那一直不过问政事的傀儡皇帝胡亥忽然派了个内侍来相府,问丞相如何定夺。阎乐云丞相正在斟酌。刚将内侍打发走,便有告老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将军涉间造访,问丞相决定如何。

那涉间本是王翦军中老将,曾参与过灭楚之战。虽年过六旬,却依然老当益壮,能挽两石弓,舞一杆一百斤重的金顶开山槊,二三十人近身不得。他又熟读兵书深知兵法,便有不少子侄辈时常到他府中讨教。虽然在家养老,在军中却威望甚隆。

连这告老的涉间都知道此事,可见增兵不增兵在咸阳城闹得是如何沸沸扬扬。

那阎乐便笑问涉间:“以将军之见,你看是增兵好还是不增兵好?”涉间一仰头,语气激昂道:“当然是增兵。楚人逆我大秦之心不死,岂不闻楚地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谚乎。不加重兵,难以将楚贼连根拔除,山东乱党难平。老夫有十几年没有征战沙场,愿再披战袍,为我大秦而战。”

送走了涉间,阎乐愈觉这奏章的沉重。再这么悬而不决,便要耽误国事。

他一横心,向赵高练功的静室走去。拼着被岳父骂上几句,也要问问他老的意思。

阎乐来到静室门外,只听室内静悄悄毫无动静。他轻轻敲了一下门。

只听屋内传出一声呵斥:“是谁?敢骚扰本相练功?”阎乐道声:“岳丈,是我。”

赵高“哦”了一声,语气稍缓,问道:“你来作甚?”阎乐便将章邯请求朝廷增兵一事告知赵高。

赵高沉默一阵,说道:“你将奏章放在门外,等吾出来看看再说。”

阎乐也不知他岳父会何时出来,听赵高如此说,也只有将奏章放下,回到书房等候。

其实那赵高正自顾不暇。原来他这几次走火甚重,真炁走岔得厉害,胸口几道经脉都闭塞不通。他正用疏导之法,远真炁由浅到深慢慢地疗治。

阎乐在书房等了一阵,忽觉有些倦意,便伏在案上困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咪嗷”一声,从外间大院响起,如同女子的啼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