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于是刘邦得了项梁调令,带了他旧部调防盱眙。

跟着项梁混,只会损兵折将,手下人越打越少。去楚王身边,可以保住手下这点兵马,还可以走走上层路线。那刘邦见形势对自己不利,赶紧离开琅琊,溜得比兔子还快。

※※※

再转回正题。

眼见秦军即将攻赵,其他诸侯毫无指望,唯有燕王韩广能助一臂之力。项梁便休书一封给韩广,云赵国若破,唇亡齿寒,他燕国也难保全。望燕王捐弃前嫌,发兵救赵。遣了一使,快马加鞭送往蓟城。也不知那韩广见了此书,会如何反应。

诸侯指望不上,项梁即自个筹措粮草军饷,修兵缮甲,调兵遣将,准备发兵赵国,暂且不提。

第五章 水涌献弓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诗赞的是那汉朝飞将军李广。那李广箭一出弦,百步穿杨百发百中那还是小CASE,居然箭能裂石。难道他也练成了什么什么霸王神功,射出的箭有裂石之力?

李广的武功虽然一流,但绝不能同楚霸项羽相比。箭能裂石,靠的是他手中那张灵宝穿石弓。那灵宝穿石弓排名于中国古代名兵器谱。

这故事要从秦末年间,他爷爷说起。

※※※

却说章邯大军退至济北,即知会各地秦军,兵分三路,征伐赵国乱党。

却是哪三路?

东路军由章邯亲自率领,整军十五万,兵车五百乘,从武城出兵西征,兵锋所指,直扑赵国都城邯郸。

南路军由武成侯王离担纲,治军八万,兵车三百乘,从荥阳出师北伐,锋芒所向,直取上党。

西路军由老将扬威将军涉间统辖,率领关中各地聚集的精兵五万,兵车两百乘,西出函谷,作出攻打河东之势。

这秦军东路军兵马最是强大,遇到的敌手却是最弱,只有赵国左丞相张耳领五万人驻防。西路军最弱,遇到的对手却是最强,有赵国名帅右丞相广武君李左车领十三万大军驻守。而赵王歇为防备王离的长城兵团,将上将军陈余的十万大军从常山调来上党,兵力与王离在伯仲之间。

两国军马看似不相上下,实则不然。那王离的长城军团经蒙恬一手调教,又在王离手中东征西讨,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铁血雄师,战力比诸陈余的十万大军至少要强上一倍。而章邯的东路军更是一路从函谷关血战打来,作战能力超强,对付张耳的五万兵马貌似以石击卵。那邯郸离济北近在比邻,章邯的这一手直有蛇打七寸,拿住赵国命门,擒贼擒王之势。只有东路军皆是招募不久的新兵,作牵掣李左车,配合东,南两路大军之用。

秦军西路大军,兵分四路,依次进发,直往赵境而来。第一路虎威将军章平,领步骑共计两万;第二路典军校尉李烈,领马步军二万;第三路章邯,自提主力大军八万;第四路都尉董翳,引三万军殿后。大军共计十五万,浩浩荡荡,遮天蔽地。

赵国得斥候来报,朝野俱惊。眼下在邯郸城的五万驻军,是绝难抵挡住章邯西进的步伐的。而赵国的两位军事大家李左车与陈余皆大军驻扎在外,远水救不了近火。

赵王歇即召集文武,于大殿商议对策。

太史冯简持笏出班道:“邯郸兵微将寡,难挡秦师锋锐。不如弃了邯郸去往巨鹿。现巨鹿城有大将军司马卬领五万军马驻守,城高墙厚,如两军合为一处,可支撑一时,保吾王安全。再发檄调遣各地将军,邀约诸侯来援。则秦师不可虑,赵室宗祠可存。”

此言一出,赵国朝堂便炸了锅。

便有左丞相张耳出班驳斥道:“太史此言差矣。邯郸乃吾国上郡,自先君襄子立为国都,历经近两百年。吾王命途多舛,历尽艰辛方能回先祖故居,延其牺牲社稷,怎能轻易舍弃?为臣不才,愿提一旅之师与秦贼厮杀,御敌于国都之外。”

上大夫程及厉声道:“丞相之语,实误国之言!那章邯乃海内名将,麾下兵马精足,战将如云。自出师以来,战无不胜,多少关东豪杰皆败在他手,汝又有何计能阻其锋芒?”

张耳长笑道:“说什么那章邯战无不胜?新近他便败在楚国武信君之手,师出齐国却徒劳无功,反损兵折将空费钱粮。程大夫焉知本相不能敌章邯乎?”

眼看廷上唇枪舌剑便要争起来,冯简慢悠悠说道:“二位不要争持,且听丞相明言有何计能破秦贼,也好让吾王与众臣安心。”

张耳便缓缓道:“那章邯之所以能胜各路诸侯,是因有猛将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