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 (第1/4页)

对于各国诸侯军招收小孩老头入伍不遗余力扩军的办法,项羽一直不屑一顾,一直秉承着精兵政策。那楚军征兵的年纪界限,上至四十五岁,下至十五岁。正因这个原因,楚军战斗力一直胜出众诸侯军不止一筹。

而今晴天一声霹雳,韩信引军攻齐,龙且大军被歼,齐国泰半已在汉军掌握之中,逼得那项羽不得不学众诸侯军,征召老头小孩入伍。

只是这么一来,势必楚军的素质下降,再难与昔日傲视群雄相比。

※※※

坏消息接踵而来,那齐王田广被汉军擒杀,齐国无君。

总算那田横临危不乱,自立为齐王,项羽方才宽了一下心。

新齐王田横遣使向项羽求援。

若是那龙且不战败,若是那狗日的刘季不在广武山拖着项羽的后腿令项羽不敢分兵,项羽当义无反顾资助那田横恢复齐国。如今的项羽,只能给田横精神上的支持给不了任何实质上的东东。

那项羽便发一书向田横称贺。书云:刘季谋反,罪虐深重。今使韩信劫掠齐土,毁田氏宗庙,乃你我之大敌也!若齐王举兵伐其内,朕应其外,韩信必败。愿齐王早发雄兵,急击勿失。

那田横接到项羽书信是哭笑不得。

什么叫应其外?就是站在广武山看着寡人在这边与那韩信厮杀自生自灭。原指望那项羽能发来一支劲旅助自己对付汉军,如今是一点指望也别想了。

横竖那田广已死,救高密不是当务之急。

极有战略头脑的田横将目光投向了那被汉军名将灌婴看死的千乘。

在千乘有横野将军田吸聚集的五万军马。若是能内外夹击击溃那灌婴,两路齐军就可以合兵一处,再引军东进救援高密,以十余万齐军合围韩信一支孤军,这仗才有把握。

于是那田横尽起博阳兵马五万,一路北上,浩浩荡荡向千乘杀来。

※※※

身在高密城下的韩淮楚,眼光密切地关注着整个齐鲁战局。

博阳,高密,千乘三处几乎呈等边三角形,各有五万仓促拉扯起来的乌合之众,皆不能当汉军一击。可一旦两支乌合之众合在一起人数超过十万,就成了一支劲旅。

还是那老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那田既龟缩在高密城中老鼠不出洞是打他不着,田横既敢来叫板就灭他没商量。

凭灌婴那两万人马难挡齐军内外夹攻,收拾田横还要靠自家这支汉军主力。只是若去迎战田横,那田既从身后杀来怎么办?

韩淮楚订下了金蝉脱壳之计,自己领五千军马留在高密城下,叫军师蒯通率其余五万将士乘夜偷偷涉水过河,去会战田横。

金蝉乃是汉军主力,壳便是汉军在高密城下立的营寨。若是那田既知道金蝉已走,城下只剩一个空壳,会不会倾力一击来擒他这个韩大将军?韩淮楚这么决定,处境实在是危险。

韩淮楚将战略意图对众将一说,不仅那蒯通不答应,各位将军也不答应。

“大将军乃三军统帅,要留下也该末将留下,岂可身犯险境?”众将军齐道。

“韩师弟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定要出此险招吗?”蒯通听到韩淮楚之言,沉吟不决。

若有别的办法,韩淮楚还用采用此策?随着战事的深入,汉军已陷入齐国军民同仇敌忾共抗外侵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迅速击溃几支有规模的齐军,把齐人的精神寄托——齐王田横连根拔起,就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站住脚。那入侵齐国最后黯然退兵的楚军,就是汉军的榜样。

韩淮楚对众将道:“本帅不留下,如何能瞒过那田既?本帅主意已定,诸位再毋多言。”

大将军做出的决定就是军令。军令如山,众将也只得遵从。

蒯通便问:“若田既识出破绽,领城中齐军来攻,师弟如何守御?”

韩淮楚微微一笑,说道:“吾只须欺他三日。三日之后,那田既就算想攻恐怕也攻不了。”蒯通惑问:“这是为何?”

韩淮楚笑道:“师兄学那审查天时之法,不知学得怎么样?三日之后,又将天降大雨,这潍水水势将涨过头顶。我军在水涨之前涉过河去,那田既找不到充足的船只,谅他不敢轻易渡河来战。只望师兄能早日将那田横击溃凯旋而归,再来攻取高密。”

叹服啊叹服!就这一条潍水河,连被韩淮楚利用三次,水涨水干随心所欲,好像那兴云播雨龙王、雷神都能被他呼来喝去。

蒯通听韩淮楚这么一说,便也心安。于是一夜之间,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