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 (第1/4页)

只见他一声令下,传令官旗帜一卷,齐军向后疾走。阵势开阖,从齐军战阵也杀出一彪战车来。

同样是四匹马拉车,同样有车左车右,不同的是那车上多了一人一炮。黑黝黝的大炮,就是那射程可达八百米一炮轰来粉身碎骨的迫石炮!

“这是什么怪物!大炮怎能在车上走得这般快!”那正在向前疾突的楚军一见,大吃一惊。

看得清楚的看到那齐军的兵车一乘车三根轴,看不见的只以为遇到了洪水猛兽。迫石炮移植到兵车上,绝对是超乎世人想象的创意。那能在战场上千军辟易的武刚车,绝对经不住大炮一轰。

楚军知道迫石炮的厉害,此刻想的都是逃命,只可惜那马匹不识大炮的威力,还在一个劲地向前冲。

“轰!轰!轰!”齐军的炮膛在怒吼,一颗颗巨石呼啸而出,击向控制不住进退的楚军兵车。

无须太多,齐军只轰出了二十余枚巨石,整个战场彻底震颤。

一乘乘楚军兵车被轰得支离破碎,一个个楚军精英战士被砸得是血肉模糊,惨状不忍目睹。

“逃命啊!”还未等虞子期下令撤兵,清醒过来的楚军发出一阵恐惧的呼喊,随之而来的是如同洪水决堤般的亡命而逃。在那人马互相践踏已经失控的逃命人潮中,转得过身的尚能驾驭那战车逃命,转不过身的只有弃车而逃。

“追杀!”韩淮楚断然下令。

楚军彻底崩盘,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一场齐军对楚军大肆屠宰就此上演。

※※※

“报大王——上将军灌婴枪挑敌军主帅虞子期,趁势夺下楚都彭城!”一骑飞驰而来,兴奋地向韩淮楚送来捷报。

韩淮楚心中就是一沉,脸上不见半分欣喜。

没有悬念地取得了大胜,没有悬念地攻下了敌国的都城。但是那旷世佳人的亲兄长,却丧命在自己之手。佳人若是得知,情何以堪?自己与那佳人之间,就算是心心相印,又如何能无视这丧亲大仇?

虽说战场上杀戮在所难免,可是韩淮楚绝不希望,那虞子期会有如此一个结局。

“虞子期可被枭首?”沉默一下,韩淮楚问道。

割下头颅计算军功是军中惯例。“上将军斩下虞子期人头,挂在他马鞍之上。”那骑士答道。

“传寡人旨意,速速寻找虞子期尸身,与首级并在一起,送还项王军中。”韩淮楚说道。

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

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

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

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

元代诗人萨都剌用英雄豪迈、博大苍凉之气写就一首《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名为彭城怀古,写的却是在九里山发生的这一场楚汉之战。为那革命太祖喜爱,晚年反复听读。

九里山,又名九凝山,海拔134米,面积绵延百余公顷,至西向东依次为象山、宝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龟山、看花山、杨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正是群山起伏万壑森森,兵家用武之地。

梦里吴音相呼召,归去来,高堂待赡,妻子待养,为谁持戟而争?

张子房在那九里山以一曲玉笛,竟使十余万楚军放下武器一夜而散,成为古今战争史上的奇迹。岁月沧桑,几千年过去,那九里山古战场依然吸引无数游客,在那里追忆凭吊,吟诵不止。

※※※

且说韩淮楚釜底抽薪引军南下攻打楚都彭城,项羽领军急救。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楚军去往彭城的道路浇得一片泥泞。那漫长的道路,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项缠以五千军马留守大营布下疑阵迷惑刘邦,也只能迷惑一两天。过了一两天汉军看出破绽,项缠被迫撤军,那刘邦军已在追赶的途中。而前方已到彭城以西九里山地界,那道路陡然艰险起来,更加不利楚军的行军。

那项羽还不知道彭城已经失陷,还在惦念着赶去救援。现下楚军的兵力,项羽亲率的这一支有十五万儿郎,那砀郡的薛茹手中有十万甲士,东海郡项声季布军团有十五万大军,加上虞子期的十万人马,楚军足有五十万之众,足以同以刘季为首的诸侯联军决一雌雄。

只是那粮食问题已变得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