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那就好,那就好”杨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然后微微地捏了清儿泪落梨花的俏脸笑道:“不哭了,都成小花猫了,都过去了。走我们回寺去,我还没有见过拜月节是什么弄的,我们也来过过。”说着牵着清儿的素手掀开轿帘欲往外爬去。

就在这时,杨笑突然感觉一阵恍惚,紧接着双耳如万马奔腾一般轰轰作响,最后只听得轰得一声,眼中闪过一阵空白,然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

轰——轰——轰——

三九礼炮终于在明阳殿广场腾空而起。

一年一度的皇家祭祠大典终于姗姗而来,对于洛阳的大隋子民来说今年的拜月大典与往年亦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只是时间稍稍有些推迟罢了。

然而,对于大隋的文武百官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如今隆王兵败,太子正位。这么些个当年支持隆王的文武百官终于也要结束这几天被囚禁、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今晚他们又将会过了往日“威风八面”的生活。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喜极而泣的讴颂无疑给这本不寻常的拜月节增添了许多的阿谀奉承。

月亮在稀疏的浓云中缓缓地升了中天。

由于吉时在际,大隋的司礼官们早已忙得不可开交。

老皇帝杨勇、太子杨成以及一大堆后宫嫔妃都端坐明阳殿高台,俯看着殿前人头攥动、脸兀自洋溢着喜悦的文武百官也是欣然不已。

和气一堂的朝庭是大隋中兴的希望,如今底子已经打好了,接下来就看成太子了,老皇帝想到这里脑中不由想起那颗倔强的光头。大隋皇家人丁不旺,今天的拜月节有望团团圆圆,那知却出了这么两个孽子。

。。。。

第两百一十七章:拜月大典(二)

孽子隆王叛变,孙子辈也只有杨笑和杨利两个人了。、请记住我的

想到这里杨勇老眼扫了一下身旁众人,发现没利孙儿的身影,不由地蹙了下眉头:“太子,利孙儿呢?”

身后的太子杨成连忙站了起来走到杨勇的身边,恭声地道:“禀父皇,利殿下在懿妃那里——”

杨勇眉宇微挑,沉声地道:“都十几岁了还腻女人身边宣他来见朕”

“是,父王”杨成连忙应着,转身朝身边的内侍吩咐了几句。那内侍频频点头,然后捧着佛尘,蹬蹬蹬地往楼下去了。

“袁仙师呢?”

“禀父王,袁仙师刚才领着李道长说是去南门看看”杨成小声地应着。

问到这里老皇帝眉头皱得更深了,他自然知道袁天罡此刻去南门干什么,无非是想看看洛水河是否真的涨了?

“河堤的沙包都装备好了吗?”

“父王放心,儿臣昨日就下令禁卫军准备了,只是这——”杨成说到这里颇有些唯唯诺诺,像是在小心奕奕地措词着。

“说吞吞吐吐地干什么?”杨勇老眼一瞪,脑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说话无所顾忌的倔光头。

“袁仙师的师父当年说了一句谚语,明月潜云中、暴雨成天祸;洛水三尺岸,河洛十丈涡。如今这雨都停几个时辰,而且这洛河游也没什么大洪大湖——”

“你是说朕弄这沙包是多此一举?还是怀疑袁仙师的推算?”老皇帝微眯着双眼颇有些威严地看着他。

见老皇帝这般模样,杨成吓得一跳,连忙“咚”地跪了下来,颤道:“儿臣不敢”

看他胆战心惊的模样,杨勇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失望,欣慰的是自己虽然老了,但太子还是这般敬怕自己,失望的是杨家除了杨笑外再也看不到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傲骨。

心中暗暗地叹了口气,老皇帝有些萧索的摆了摆手,道:“起来,袁仙师已臻得他师父的精髓,这十子连珠、拜月吉时,他推算得出来自是不容怀疑。你仔细叮嘱他们做好抗洪就好了。”

“是,父皇,儿臣这就下去再查看一番”

“去”杨勇淡淡地应了一声,然后仿佛累极一般靠在龙椅闭起了老眼。

杨成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领着青云道长下楼往南门而去。

老皇帝静静地靠在那里,也不知是养神还是沉思,那只枯瘦的右手,食指颇有韵律地轻扣打着龙椅的扶手。

过了一小会儿,方才见他轻启嘴唇,对着虚空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朕的孽子现在在哪?”

话音刚落,旁边一个不起眼的白面老太监躬着身子,轻了几步小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