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袁绍败了一阵后,便不敢轻率出战,闭门不战,任赵军如何挑拨,恁是不出.

原来袁绍回营之后,令人计点军马,得知此战折损了将近两万兵马.除了发发脾气之外,袁绍也拿不出什么破敌方案来.众将又畏惧赵信麾下众将勇武,兵马战力又不及赵兵,沮授于是劝袁绍谨守不出,言道待赵军粮尽自然退兵.袁绍无法可想,只得依从.

赵信大军兵力比不上袁军,强攻敌寨的话,损失必然惨重,赵信便和郭嘉等人商议分兵去袭并州、青州两处,另派人领兵断袁军粮道.!~!

..

第八十一章 无功而返

见赵军两日没有动静,沮授连忙来见袁绍,备言心中所虑之事.袁绍听完之后,也觉沮授说得极有可能,便传众人到大帐商议.袁绍令沮授把他的顾虑又跟众人说了一遍,然后问及众人的看法.

这些人当中逢纪早就跟赵军打过交道,深知赵军厉害,此时出言道:"主公,此事极有可能,这些日子我军谨守不出,以赵信的为人,必不会甘心就此与我军相持,恐怕早就引兵去袭并州、青州二处了."

郭图可不想逢纪和沮授二人在袁绍面前得志,便道:"主公,虽说有此可能,可还需小心为上,此时先不宜轻动,明日可派人到赵营试探,若赵军闭门不出,方可下此定论."

郭图这番话虽然含了私心,可也未尝没有道理.得郭图提醒,沮授想起一事,忙道:"此言极是,主公,赵信虽然有可能分兵去袭并州、青州二处,可也不能排除赵信这是引蛇出洞之计,目的只在引我军出动,到时于路伏兵劫杀我军."

这却是沮授多虑了,赵信和郭嘉等人也未尝没有想过这个计策,只是兵力上处于下风,这边要留下一定数量的兵马迷惑敌军,倘若还要分兵伏击袁军的话,兵力就显得不足,若只从一个方向进兵的话,兵力倒是没有问题,可袁绍若尽起大军赶去的话,三十万大军过处,恐怕伏兵很难逃出袁军探子的哨探.

之所以选了分兵去袭并州、青州,并派兵绕到袁军身后去断其粮道,赵信和郭嘉等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边留下一定的兵马迷惑袁军,就算袁绍等人看破此事,恐怕也得在一两日外,那边三路兵马齐发,就能让袁绍等人疲于应付,顾此失彼.

赵信自己和吕布、华雄、鲁肃领兵五万奔袭青州,许褚、于禁、荀攸领兵七万奔袭并州,赵云、徐庶领兵三万去断袁军粮道,典韦、周泰、郭嘉领兵五万留守大寨.

袁绍等人听了沮授的话,心中惊觉,觉得事情还真有可能像沮授说的那样,为保险起见,便依郭图之计,次日,袁绍亲领大军缓缓开到赵营外叫阵.另外,在目前形势不明的情况下,沮授还提醒袁绍派人传令各处城池、关隘严加戒备.

当初赵信定计时,便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早就和郭嘉等人商量好了应变之策.见袁军果然如期到来,郭嘉便令典韦率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出,周泰守营.

寨前叫阵的是文丑,文丑领数千人马在寨前耀武扬威,虽然袁绍等人明确告知文丑这是一次试探,可文丑依然紧张不已,自从领教了吕布的神威之后,文丑可再也不敢小觑赵军.后面袁绍亲自押阵,麾下众将一字排开,准备随时上前接应文丑.

袁军叫骂了没多久,寨门大开,一将领着无数兵马势若惊雷般冲出,只见典韦须发皆张,虎虎生风,挥舞双戟,一言不发奔文丑而来.

虽然文丑在吕布手里吃了瘪,可这并不代表文丑就从此畏首畏尾,对于典韦的武勇,文丑也是没有亲身感受过,在吕布那里受的气如今可要在典韦身上讨还了,这自然只是文丑一厢情愿的想法.见典韦杀来,文丑挺枪上前接住,两人就在赵军寨前厮杀起来.

依袁绍等人原先的想法,赵军多半不会出战,事情出乎众人意料之外,袁绍不由紧张起来,生怕一不小心中计.所以袁绍便令颜良一人上前接应,其余各将谨守本阵.

颜良马到时,典韦和文丑已经斗了十余合,典韦明显处于上风,两支铁戟忽左忽右,每挥出一戟都有若石破天惊之势.文丑输在气力不如,那枪只得忙着左右遮拦,被典韦逼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颜良一到,两人合力,顿时挽转局势,两人颇有默契,配合得天衣无缝,每一击都恰到好处,典韦忙于招架连绵不绝的攻势,左支右绌,行将不敌.

寨中郭嘉远远见了,便令一员偏将领军杀出接应,军中多竖旗帜,扰乱敌军视线.

袁绍等人立在不远处观战,见颜良、文丑二人渐渐占得上风,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