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数人尽数被其刺于马下.身后每一声惨叫传来,乌延就猛拍一下马股.直到身边无人了,偶一回首,却看到赵云就在身后,乌延直吓得魂飞魄散,心惊胆战,手足冰凉,一愣神,赵云举枪便刺.危急之间,乌延不忘避让,连忙往右一闪.身子是闪过去了,可左臂却好死不死地扬起,成了赵云长枪的目标,被刺个正着.长枪抽去,一阵钻心刺骨的疼痛袭来,乌延痛得龇牙咧嘴的,直欲昏去.口中一声惨呼,几乎传遍整个战场.赵云正欲一枪将其结果,楼班、苏延仆一左一右同时率兵杀到,救下乌延.赵云勒马便退,招呼兵马退入城中,自引一队人马殿后.一干乌丸兵见识了赵云的勇武之后,谁敢上前送死,眼睁睁的看着赵云率人缓缓退入城中,却无一人敢冲上前来.领军将校一再催逼,众人才一拥而上.冷不防城上一阵箭雨飞下,又射死了若干乌丸兵.赵云等已经进入弓箭的保护范围之内,众乌丸兵只能瞪大双眼看着他们退回城去.

一路虽没有什么所得,却也是兵锋所指,"攻"无不克,自入冀州以来,赵军采取的坚壁清野之策在蹋顿等人看来只能代表汉人怕了他们,雄心不可遏止的膨胀。 大有跃马中原山河之意.要么没有什么像样地战事,一来战事么,却让他们大大地吃了一个瘪,这真不啻于是当头一棒.而且这一棒还不轻,今日一阵下来,虽只折损了千余兵马,但连日积蓄起来地锐气却几乎损失殆尽。 对今后的"大事",没人再那么乐观了。 而且乌延又受了伤,对蹋顿来说,进入中原地这第一仗实在有够灰头土脸的.

乌丸帐中,发了一顿脾气的蹋顿终于静下了心来询问众人地意见.

此番南侵冀州,帐下本就有人不怎么看好,入冀州以来,根本没劫掠到什么东西。 在乌丸人眼中的诱人地女子、财货通通都不见了,连粮草都弄不到,还要kao公孙瓒接济,众将士对此是颇有怨言.每次上头都以前方那如空中楼阁般的诱人财货和女子来激励士气,可惜,每一次希望就代表着一次失望,时至今日,乌丸军中许下的这样的空头诺言都不知有多少了.每当到了上头所形容的有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和汉家女子的地方。 迎接他们地只有失望.教一般的军兵对此如何不怨!在上头嘴里,如今这个地方变成了渤海城,可在渤海城下,他们却吃到了进入中原以来的第一次败仗.

这是蹋顿统领三部乌丸以来的第一次南侵,在蹋顿心中,怎么也要弄个开门红。 此番出征是决不容有失的.若是不能像以前的丘力居一样带着族人纵横中原的话,那只能表明他蹋顿不如丘力居,教他的脸又放在哪里.出兵前蹋顿可是雄心勃勃,怎么也要盖过丘力居地风头.进入冀州后,蹋顿心中便隐隐感到有点不妙,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决不能半途而退,否则的话,又怎么跟这三万将士交代。 又怎么跟族人交代。 就是他自己那里也交代不过去.既然已经出兵了,就算前面千难万难。 他蹋顿都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今日折了这一阵后,蹋顿就再也没有退路了,虽然他心底或许理智的觉得退兵是最好的选择,可目下的情势却决不容许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无所得地回去的话,他蹋顿的威信可能会受到挑战,要是兵败回去的话,那威信就损失殆尽了,这是蹋顿怎么也无法面对的.

看着一时无语的众人,蹋顿叹了口气道:"没想到汉人之中竟然有如此人物!"话中所指的自然是令他们损兵折将的赵云.众人心中颇有同感,可却都不敢当着蹋顿的面说出这话来.可蹋顿既然都说了,众人也就没有了顾忌,不免出声附和.

"此人虽勇,也未必是我族勇士的对手,尔等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年少气盛地楼班出言呵斥众人,连带着把蹋顿也带上了.今日之战,楼班并没有与赵云交过手,自然是不会服气.乌延虽然在族中素有勇力,楼班却不服他,自以为足能胜过乌延,故此,赵云虽能杀败乌延,却不能令楼班心服.

蹋顿虽然心中不豫,却不想出言责备楼班,毕竟他此话颇能振奋军心.赵军凭借坚城拒敌,蹋顿等一时间还真想不出办法来.今日地情形众人也看到了,稍有不利,敌方就会退入城中.凭麾下的三万兵马,既没攻城器械,又不得攻城之法,又怎能攻下有三万赵军坚守地渤海城呢!塞外骑兵胜在能机动作战,照理说,拿不下渤海,可以转向他处,可往西北是公孙瓒的领地,往西却是冀州这等坚城,渤海尚且拿不下,更不用说冀州城了,往南倒是一个选择,问题是,绕过渤海往南的话,不说后路会不会被断,光粮草就接济不上,kao劫掠粮草来补足军粮的话,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