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1/4页)

看着刘备在人掺扶下退往后堂,堂上诸人是大眼瞪小眼,谁都拿不出个主意来.沉寂良久,蒯良出言道:"庐陵一失,西南诸郡想必是保不住了,如今之势,大概只有豫章、江夏二郡或许还能保住,可一旦张辽平定其余各郡,引兵还攻,豫章、江夏二郡恐怕亦是凶多吉少."蒯良虽未直说,却隐约表明了心意.

如今的局势非常的明显,荆南诸郡危如累卵,而襄阳这边却自顾不暇,只能干瞪着眼看着荆南诸郡一一落入赵军手中.就算此时手边有兵马可用,渡江去援也不大可能赶得及了.荆南诸郡一失,荆州就失去了战略纵深,行将彻底失去与赵信抗衡的本钱,更不用谈什么匡扶汉室,平定天下了!

"军师。WWw! 江陵还有两万兵马,要不……"蒋琬话未说完就被孔明止住了.江陵这两万兵马是荆州仅有的一支后备兵马了,而且这两万兵马多为新募之兵,其战力不言而明,将其投入荆南战场,恐怕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也是孔明不调其来襄阳助战地原因.况且江陵重地,有这一支兵马保守。 孔明也放心了很多.

"为今之计,莫如退守北岸。 凭水军之助划江而守."马良此计倒不失为一着好棋,将南边兵马尽数撤至江北,借助大江之阻,依仗水军之力,拒赵军于南岸,襄阳这边又可新添数万兵马,至少对此间战事会有臂助.

话虽如此。 现下的情形是,整个江南除了豫章、江夏二郡外,其余诸郡是失定了,在这一点上,不用商讨众人就已达成了共识.问题是孔明、刘备有没有这个魄力主动放弃豫章、江夏二郡!要知道,想要从赵军手中夺回失地决不是件容易的事!豫章以西诸郡是失定了,要再失去江夏、豫章二郡,即便能击退赵军。 偏安于荆北一隅,又能成得了什么气候,到时为了在夹缝中求存,只怕非得仰曹操鼻息不可!这点又岂是孔明所能接受的?可是,虽然现在豫章、江夏二郡还牢牢控制在刘军手中,一旦张辽引兵还攻。 二郡两面受敌,谁都可以想象得出到时二郡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江北又无力支援,只怕到时会落得个人地两空的下场.

种种方面,就算孔明考虑的再周到,又能怎样?还不得面临退与不退地抉择!这些人当中,谁也没有寄希望于豫章、江夏二郡的守军.时至今日,要说有什么奇迹出现地话,孔明等也只有寄望于北面的马腾父子了!

晚些时候,曹操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一闻此事。 曹操不得不再次衡量起与刘备并肩作战的必要了.他盘踞两川。 有山川地利可恃,远比在此与赵军硬拼来的要强的多.先前之所以毫不犹豫的率兵增援刘备。 不过是想助刘拒赵,以荆州为两川屏障而已,为其实力的坐大赢得更长地时间罢了.可时至今日,两家合力不但没有挡住赵军前进的步伐,反而折了许多兵力,对曹操来说,实在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现如今,刘军在江南受挫,失了庐陵,只怕整个江南迟早会落入赵信囊中.失去江南诸郡的刘备,在曹操看来,就失去了与其并肩的资格,也失去了相助的必要.因为如此一来,荆州就失去了作为两川屏障的意义,两川需得直面赵军南北两面的威胁,帮刘备守御襄阳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下剩唯一地一点能让曹操继续留在襄阳的理由,就是在此时的曹操来说刘备还不失为一个抵御赵军的有力盟友.就算有考虑到这个因素,曹操却越来越担心自家兵马会陷在荆州这个无底的泥潭中.

"大王,请恕臣说一句,只怕这荆州是保不住了,襄阳之失也不过只在早晚而已,如今之计,我军需及早抽身为上."为了自家的利益,落井下石也是在所难免地事.

"此言极是,大王,还是早作打算为妙."

手下两大谋士意见相符,加上曹操自己也有此考虑,事情基本上是定下了,唯一让曹操犹豫的是知道他这么突然一撤军的话,对荆州无疑是雪上加霜,只怕旦夕就破,这对曹操来说却是不能接受的.即便要撤军,也要尽量设法拖住赵军,让赵军在荆州多耗一些时日,对他曹操西归布置防务至关重要,有此一虑,曹操倒不急着立即撤军.毕竟荆州此时还未到朝不保夕的地步,况且大军在别人地头上,要想西归,还需多加准备.要知道,今时今日,刘备等人绝对不会坐看曹军离去而不顾,一旦逼急了他们,只怕会做出玉石俱焚之举来,这一点却是曹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刘备和孔明要是知道他们的盟友此时商议的内容,只怕会被气疯掉.

再晚些时候,城外的赵信也收到了庐陵大捷的消息.在传令嘉奖张辽等人之后,众人齐集中军大帐为赵信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