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长枪、麻扎刀之类的长武器,用于对付辽人的冲锋,右侧是赵延进所部的骑兵,而左翼是在步兵掩护下的弓箭手。数万步军踏着整齐的步伐,伴随着身后激荡的战鼓,义无反顾的朝辽军冲去。

“这可如何是好?”

韩匡嗣慌了手脚,带着兵马赶到耶律沙的前营,已经溃不成军。耶律沙的部下四处逃生,将韩匡嗣的兵马队伍冲乱。宋军骑兵化整为零,一路路追杀四散而逃的辽军。

耶律沙直退到韩匡嗣的面前,他身上中了一箭,见这败势已经不可挽回,急忙大叫道:“燕王,咱们退吧!”

韩匡嗣就像呆住了似的,用马鞭指着正前方:“你看!”

正南方,沙尘蔽日,齐刷刷的步伐声,震荡在天空中的鼓声,交替如雷。一看望不到头的宋军步军朝前营逼近。韩匡嗣在辽国长大,一辈子没有上过战场,以为骑兵就是天下最厉害的兵马,没想到宋军的步军声势如此浩大,顿时慌了手脚,一时间不知道何去何从,竟然愣住了!

“走啊!”耶律沙咬着牙把插在肩头的箭支拔了出来,他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提了把马刀在手,指挥队伍后撤。

宋军已经冲进了辽营,一面面飘扬的旌旗就像是一朵朵鲜花怒放在燕赵大地上,在这片走出过无数慷慨豪侠之士的土地上再度书写壮丽。

“李汉琼!”

李继隆冷眼看着战场,如今的仗已经完全落入了宋军的掌握中,以庞大的步军方阵摧毁辽国人的斗志,以养精蓄锐的骑兵不停追击。穷寇莫追这四个字现在已经用不上了,如果是谢慕华在此的话,说不定还要说上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呢

李汉琼也是大宋有名的勇将,见各部都投入战斗,早就心痒难耐。一听监军叫他的名字,顿时来了精神,提起大刀答道:“末将在!”

“你带领本部军马从东南方杀入,记住一定要逼得契丹鞑子从西线撤退。始终咬着韩匡嗣不放就行,也莫要逼得太紧。这些辽军并非泛泛之辈,若是逼得太紧,他们拼死一战,就算我军得胜,伤亡也必定惨重!”李继隆仔细吩咐道。

李汉琼哈哈一笑,大步走了出去。他向来是以勇武著称,攻打太原的时候,李汉琼头部,手臂两处中箭,也死战不退,依然率先攻上太原城。这样的勇将,在辽军溃败的时候出动,虽然有些大材小用,可用的恰到好处,必定可以把辽人追的喘不过气来。

刘廷翰一直不言不语,静静的看着李继隆发号施令。

李继隆回头一看刘廷翰,便笑道:“李某越俎代庖了。”

刘廷翰展颜一笑:“李将军千万别这么说,刘廷翰不过是观察使而已,说起用兵哪里及得上李将军如此高明。皇上虽然命我总领三军,可是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李大人带领大军打出这么漂亮的一战。在下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李继隆将手中令旗递给刘廷翰:“还请大人痛打落水狗!”

两人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第十八章 固定马镫】

潘美终于姗姗来迟了,不过最好的消息就是,潘美终于来了!

谢幕成长出了一口气,呈报战功的事终于让潘美看清楚一个事实。他在这一仗里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换言之,杨继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大宋的忠诚,谢慕华亲临敌前,设计大败辽军;只要谢慕华愿意,他大可以自己写一份公文转呈到东京去。只是到那时,赵德昭会怎么看潘美这位驻守河东路的第一大员,那就很难说了!

花花轿子人抬人,潘美在官场混了一辈子,如何不懂得这个道理?谢慕华等人白白把功劳送上,要是潘美再不知道怎么做事,只怕天下人都要奇怪潘美是如何当上大宋的太师,河东路的兵马都部署了!

潘美亲自领着两万大军赶到雁门关,如此一来雁门关上下宋军达到三万余人,无数军旗飘扬如海,无数刀枪茂密如林。雁门关得了大批援军,杨继业更是胜券在握!

“太师!之前我军避而不战,是因为我军兵少,辽军又善于野战,倘若出战不利。唯恐雁门关有失。如今太师亲率大军来此,杨继业愿领一支军出城野战。取耶律善补首级!”杨继业大声说道。

潘美如今可是名副其实的坐在雁门关的太师椅上了,雁门守将、谢慕华等人云集在此。潘美听杨继业这么一说,转脸朝谢慕华看去。

谢慕华笑道:“在下虽然奉旨监军,但是行军打仗的确不是在下的长处。之前太师镇守太原,在下才与杨将军商议,蒙皇上庇佑,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