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只听房门外管家说道:“老爷,皇上召老爷前去造兵工署议事!”

造兵工署?谢慕华顿时想了起来,十有**是自己说的那个固定马鞍已经投入生产了。今日赵德昭亲自前去便是要考校一番。谢慕华是发明者,自然也是要去的。皇上有旨,那就不可怠慢,谢慕华依依不舍的离开两女,匆忙漱洗过之后便换了一身公服赶去造兵工署去了。

这造兵工署乃是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建的,在开封府内占地极广,分为弓弩院、造箭院等作坊,共有工匠万人,各作坊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工匠们都必须熟记这些规程,并严禁将制作技术向外扩散和流传。

谢慕华在兵部官员的引导下,快步朝造兵工署内部走去。

“谢卿家,新婚燕尔想必是留恋温柔吧,不然为何迟迟不到?”赵德昭见谢慕华来了,笑呵呵的调侃一句。

谢慕华急忙见过皇帝,说道:“陛下恕罪,臣闻皇上召唤,不敢怠慢,即可赶来了!”

赵德昭笑着叫谢慕华免礼。一旁赵普等人的脸色却不那么好看,赵德昭是当今皇帝,对谢慕华如此宠信,居然和他调侃,可见谢慕华在赵德昭心目中的地位。赵普历尽千辛万苦才再度为相,这份权力他还想牢牢的把握在手中。一旁侍立的文武大臣不下三十人之多,个个见了赵德昭如此厚待谢慕华,心中各有心事。呼延赞、杨继业自然是感叹自己选婿有眼光、李崇矩等人却隐约感受到来自谢慕华的压力

赵德昭唤道:“石卿家!”

石保庆急忙出列,向赵德昭禀告之后,牵过自己的战马,翻身上马,驰骋一圈,取出弓箭,照着远处靶心,遥遥一箭射去,只见箭去如流星,正命中靶心。围观众人拍手叫好,夸赞石保庆弓马娴熟。

赵德昭问道:“石卿家,你这弓有多少力气?”

石保庆急忙下马,拱手道:“回皇上的话,末将这弓是一石七八斗的弓。已是末将的极限了!”

赵德昭点了点头,一旁的李崇矩急忙命人将石保庆的马鞍卸下,又换上一个新的马鞍。李崇矩亲手挑选了一张弓,试了试弓力,将弓递给石保庆。

石保庆依样画葫芦,纵马驰骋,却在离上次发箭较远的地方张弓搭箭,一箭命中靶心。

谢慕华自然知道固定了马鞍了好处,于是问道:“石将军,请问这两个马鞍有何不同?”

石保庆仔细的想了想,这才答道:“这马上射箭,因为两腿要兼顾马匹,腰力和脚力都无法利用,臂力也受到限制。马弓威力自然不强,但是换了这个马鞍之后,马镫固定在马鞍上,射箭之时,腰腹,腿脚都能一起发力,射程自然远了!”

李崇矩也说道:“皇上,微臣挑选的这张弓,是两石的力气才能拉开!”

什么?赵德昭脸上微微变色,要知道步弓最强才是三石而已,马弓一般要比步弓轻上一两斗,就算石保庆自由练武,弓马娴熟,一般士卒达不到他的箭术好了。那就是说这固定了马鞍之后,那些普通士卒也可以做到发挥接近于步弓的威力。

这还了得?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加上步弓的射程,虽然大宋的骑兵在骑术上还无法和契丹人相提并论,但是至少在装备上就已经胜出契丹人一环了。莫要小看了这一两斗的差距,骑兵驰射之时,一方能命中敌人,而另一方却箭箭落空,那还如何对战?

赵德昭沉下脸来:“此事,事关重大,今日一事要是谁泄露了出去,叫契丹人有了防范,定斩不饶!”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一旁众人都是凛然,齐声领旨。

赵德昭转过脸来看着谢慕华,赞道:“谢卿家,你真是朕的福将,不光是文采过人,精通谋略,就连造兵工署,你都有非凡见解。你这固定马鞍的提议,不亚于杀敌一万。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可叫朕怎么赏赐你啊?”

谢慕华急忙说道:“皇上,在下苦读诗书为的就是报效皇上报效大宋,哪里敢要什么回报?只是这造兵工署微臣还有一点愚见!”

“哦?”赵德昭来了兴致:“说说!”

谢慕华从石保庆的箭壶里抽出几支箭来,说道:“皇上,各位大人请看。这大宋的造兵工署平均一人一日可造弓一张,或造箭三十枝。可是督造出来的弓箭却无人监察,负责检查兵器的官员要是一旦马虎了事,便会有许多不合格的箭支送入军中,要是士卒用了这些弓箭,那岂不是糟糕?”

一旁现领兵部尚书的王溥急忙说道:“皇上,兵部绝不敢如此怠慢!”

谢慕华笑道:“王大人莫要着急,下官并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