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时光中,耶律贤几乎已经无法视事,可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就是整个大辽国最有权力的人,没有人敢轻易碰触他的逆鳞。

耶律贤去世的消息已最快的速度在草原上蔓延着,披着缟素的骑兵一路路去通知各地镇守,边境的辽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对可能伐丧的宋军作战。但是宋人也很配合,两国的边境地带静悄悄的。在满城定州一线,宋军大将李继隆表示情绪稳定。在灵州夏州一线,当地经略使石保庆表示没有压力,而在雁门关,谢慕华根本就没有表示,似乎两国就这样进入了短暂的和平中。

皇宫深处,灯火暗淡,一股悲凉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宫廷,无论是宫女还是宦官都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就连走路的时候都几乎不敢发出任何声音。辽国皇宫的内进里,耶律贤的棺木就安置在大殿之上,整个大殿里空荡荡的,除了已经成为太后的萧燕燕之外,没有一个人在身边服侍,两排白色的蜡烛跳跃着诡异的火头,跪坐在地上的萧燕燕,身影就在不断跳跃的火光中被一次次拉长或者放短,到处是雪白一片,这带着哀愁和思念的雪白,将大殿里渲染的悲切无比。

萧燕燕跪坐在火盆上,看着耶律贤那巨大的棺木,淡淡的说道:“支撑了这么久,你终于还是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还在这里挣扎。你走了,或许是一种解脱。可是,大辽国需要一位能像你一样担当得起的皇帝。隆绪的年纪还小,他的肩膀还不够坚强,胸怀也还不够宽广,这么庞大的帝国,他还无法负担得起。我是你的女人,是隆绪的母亲,我一定要守住你们的基业,将来,让隆绪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陛下,你没有见到隆绪坐在宝座上的样子,宽大的龙椅对于他来说,还是太大了,他展开了双手也没能扶到那双扶手,第一次上朝之前,他紧张的总是要出恭。可是上了朝之后,却很沉稳,始终端坐在那里。你知道,隆绪是个好动的孩子,让他一动不动的坐在龙椅上,实在不容易。他毕竟是你的儿子,坐在那里的时候,很有皇上当初亲自视事的威仪。我身为他的母后,也觉得很自豪”

萧燕燕从面前抽出一叠黄纸,缓缓的一张张搓开,也不管那些粗糙的纸张会伤了自己娇嫩的手,一张张递入火盆中。喃喃的说道:“楚王被斜轸打垮了,休哥从雁门关撤军之后,这两位大将,分兵合进,将不肯臣服的藩王扫荡一遍。可是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外边的问题。而是内部,朝臣的势力依然强大,他们不服我听政,也不服隆绪这么小的年纪就坐上龙椅。难道是要我再杀人吗?”

说到杀人,萧燕燕的脸上一丝波动也没有,似乎在说吃青菜豆腐一样简单:“皇上,契丹族内的亲贵,还有不少势力,近来,我发觉他们在蠢蠢欲动,我想了很多办法。杀,或许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但是我不想杀,都杀了,咱们契丹人就会元气大伤。现在南边已经平静下来了,宋人的第二代将领颇为厉害,无论是杨家的几个儿子,还是呼延丕显、石保庆都是大将之才。宋人本来就比我们契丹人富有的多。我们唯一依仗的,就是契丹人天生就是战士。可是宋人如果把他们庞大的人力和财力转化为军力,而我们契丹人却在不断的内耗中消耗自己的力量,此消彼长之下,契丹就危险了!”

“我能倚仗的人并不多。皇上,希望你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母子,让契丹的国运日益昌隆。”萧燕燕缓缓的说道,将手中最后几张黄纸塞进了火盆。

这位浑身缟素的皇太后站起身来,轻移莲步,慢慢的走出了耶律贤的灵堂,似乎有些不舍,但还是终于迈了出去。

几名亲信心腹在门外等着萧燕燕,年轻的皇太后早已收拾了心情,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色彩,只是淡淡的问道:“韩德让还没有回上京吗?”

“到了!”一个亲信侍卫低声说道:“早在半个时辰之前,韩大人就抵达上京,径直来了皇宫。太后娘娘一直在灵堂,所以不敢打扰,现在韩大人还在宫外候着。”

“传他进来吧,让他来我的寝宫!”萧燕燕说起这话,似乎很坦然,却没看到这些手下的脸色全都巨变。皇上只是刚刚驾崩没多久,太后还在服丧期间,贸贸然让一位男性大臣进入太后寝宫,似乎于理不合,要是传了出去,只怕会成为大辽国的笑柄。被宋人知道了,更是会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虽然契丹人和汉人的礼仪不同,并没有说丈夫死了之后,妻子还要守节这一说。可是萧燕燕身为大辽国的皇后,还是要多多注意一些才好。

看到那几个部下的脸色都有些怪异,萧燕燕轻轻一笑:“无妨,只管让他来。皇上在的时候,他也没少来。嘴长在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