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撤出时的大混乱,使中国军队原定保卫南京的计划也未能展开。蒋公此时〃退一步,也未能

形成海阔天空〃,却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势。

1937年11月20日,日军以伤亡60000余众的代价,占领了上海,接着又攻

占了苏州等地。日军参谋总部的作战计划,就明确指出淞沪会战之后的目标,就是国民政府

首都南京。

国民政府在1932年上〃一·二八事变〃后,就开始考虑南京的保卫问题。1934年

后,国民政府曾动用4个师的兵力并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在上海—南京之间构筑了两道坚

固的国防工事线,作为守卫南京的外国防御圈。日军见上海守军撤退下去,就随后追打。首

都南京危在旦夕!南京防守已成燃眉之急!尽管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但蒋介石在南京城

该不该守以及能不能守的问题上始终举棋未定。上海失陷,蒋介石感到压力太大,一连三次

召集何应钦、唐生智等高级军官会议,讨论南京防守问题。最后作出决定:

第一,南京为国家首都,举世瞩目,维系人心,无论从哪点考虑都是一定要坚守的;

第二,南京被长江湾半环绕,背水而座,日军即可从水上攻击,又可以从陆上切断芜湖

一带的后方交通线,因此南京是守不住的;

第三,一定要守而又守不住,那就要在死守与虚守两者间作出选择。

最后决定派唐生智作为守城将领,唐生智向蒋公表示:“委员长,我一定誓死守城,与

南京城共存亡!〃受命后,唐生智发表了《唐生智誓死守城文》。文称:“本人奉命保卫南

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誓于南京共存亡以及使敌人付出沉重代价。”

12月7日,日军华东方面军司令官指挥的第6师团、第9师团、第12师团及第5师

团之第9旅团,分多路进攻到南京外围。9日,日军突破外围阵地,攻到光华门附近时,进

攻出现短暂停顿。日军派出一架飞机在南京上空,投下了一封署名〃南京卫戍司令唐主智收〃

的劝降书。书称:

日军对负隅顽抗的人将格杀勿论,但对一般无辜之良民及没有敌意的中国军队将宽大为

怀,并保证其安全。特别是对于东亚文化,更将竭尽全力予以保护。然而,贵军如果继续抵

抗的话,南京将无法免于战火,千年的文化精髓将会毁于一旦,十年苦心经营也将毁于一旦。

唐生智看完劝降书冷笑一声说:“别说12月10日中午之前给予答复,现在就给你答

复。随即命令部队,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

围攻南京的日军,到10日中午,见守军没有给予答复,下令让作好攻城准备的日军进

攻。日军以空前猛烈的炮火和疯狂的冲锋,对南京城发动进攻。兵力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

日军连攻两天,始终未能突入城内。经过两天激战,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唐生智见战死官兵

无数,心乱如麻。正当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蒋公来电指示:“如果情况不能持久,可适

机撤退,以图整理见机反攻。〃接下来,10万大军开始了大撤退。大批部队因过不了江而

留在城里。等待着他们的则是一场惨不忍睹的浩劫!

12月12日,日军分三路进攻南京城,由光华门、通济门、武定门等分别冲入,巷战

开始,南京四郊汤山、淳化、雨花台相继失陷。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在此之前,日军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指挥官,就命令

其部队〃发扬日本武威,慑服中国〃,妄图以法西斯惯用的手段使中国人民屈服,以达到灭亡

中国的法西斯活动。就是这批法西斯在南京展开了一场灭绝人性、史无前例的、震惊中外的

烧杀奸淫大比赛。

指挥这次南京大屠杀的指挥官是本间雅晴,曾留学法国。此人早在年轻时就是好斗之

徒,极力主张领土扩张,达到“大东亚共荣〃之目的。〃八·一三〃事变之初,日本参谋本部

派本间雅晴到中国来协助作战。在南京伙同谷寿夫对中国军民横加杀戮,犯下了滔天罪行。

12月13日,日军攻入城后,首先将中国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