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装甲部队与西面打来的德军第2军团会合,将苏军的3个军团团团包围。布良斯克方面军被

围部队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于10月下旬突破德军的包围,退至别廖夫的波内里附近,

德军则继续向图拉发动进攻。

在莫斯科西南,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群企图沿最短的捷径扑向莫斯科,正沿莫扎伊斯克

向莫斯科突击。10月13日攻占了莫斯科以西100英里的卢加市,接着距莫斯科93英

里的加里宁市也被占领。横冲直撞的德军装甲部队不仅切断了莫斯科至列宁格勒铁路线,而

且还完整无损地占领了一座横跨宽阔的伏尔加河的桥梁。尔后,又向距莫斯科仅62英里的

博罗季诺周围的防御阵地展开攻击。

博罗季诺,是莫斯科外围的屏障,也是交通枢纽和军事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

在1812年9月,13万法国军队和11万俄国人在这里进行大规模交战。现在博罗季诺

如被攻克,德军长驱直入莫斯科城下,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苏军不仅在这里赶修了大量

的防御工事,而且以第5集团军1个军的兵力进行防守。另外斯大林又从内地调来一个精锐

的步兵师来加强这里的防御力量。这个师拥有2个装备34型T和KtⅡ型坦克的装甲旅,

工兵都是训练有素、骠悍凶勇的西伯利亚人。当时最先进的T34型坦克以密集队形对迎面

扑来的德军装甲部队发动猛冲,苏军的斯托莫准克式俯冲轰炸机也在战场上空俯冲猛扑,与

轰鸣嘶吼的德军施图卡机一争高低。战场上,德军越来越多的坦克部队投入了这场钢铁巨兽

的可怕争斗,双方的大炮一起轰鸣。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经过4天的激烈战斗,德军

损失惨重,有的团整团被苏军歼灭,德军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后还是攻占了博罗季诺,苏军

被迫撤退至莫斯科近郊的最后一道防线。莫斯科正面、西南面和西面的防线接连被德军突

破,首都已成为靠近前线的城市。

到10月20日,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已进抵离莫斯科40英里的地方。苏联中央各部

和外国使馆,急忙撤退到伏尔加河上的古比雪夫城。这时纳粹将领们满以为凭着希特勒的大

胆领导和有利的天时,在苏联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是不成问题的。柏林纳粹广播电台大

吹大擂说,进入莫斯科的仪式已经安排好。希特勒要骑着一匹白马从波克隆山方向进入莫斯

科。文武高级官员都已订做了礼服和白手套。

但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来临了。这一路乘车行进的大军越走越慢了,有时还不

得不停止前进。正在打仗的坦克也得撤下来,去拖拽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炮弹车。由于缺乏

拖拽车辆用的钢链、挽钩,只得派空军运输机空投一捆捆绳子,其实这时十分需要飞机运送

其他军需品。开始下雨是在10月中旬,古德里安后来回忆说:“过后几个星期就听从烂泥

的摆布了。〃勃鲁门特里特将军是莫斯科战役中第4军团的参谋长,他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

狼狈情形。他说:“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拖拉才能前进。所有

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不过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

部队紧张状态,也许是不难想像的。〃冰冷的雨水继续不停地下着,身穿夏装的德军冷

得直打哆嗦,一个个嘴唇乌青,脸色苍白。而守在工事内的苏军都穿着棉衣,避着大雨。

秋雨还没有结束,严冬就要来了,可是在纳粹军中,冬衣连影子还没有见到。他们不仅

在前方面对着苏联红军的英勇反抗,而且在遥远后方的广大森林沼泽地带,运输车队常常遭

到游击队的伏击。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军,开始出现怀疑甚至绝望的情绪。

德军的士气一落千丈,纳粹征服者的睡梦中常常萦绕着,当年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

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没的惨象。

然而,莫斯科就在眼前,装甲部队别无选择,只得继续推进。但却遭到苏军宽履带34

型坦克的阻截。T

到11月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