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1941年12月中旬,日军分兵两路,大举进攻缅甸,把缅甸战役作为发动太平洋战

争总体格局中的最后一次重要战役。

1941年12月22日,迫于局势变化,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和美国陆军航空队

长勃兰特,从仰光飞抵重庆,参加“东亚军事会议。

12月23日,由中、英、美三国将领参加的〃东亚军事会议〃决定:

一、在缅甸成立中英联军统帅部;

二、成立中国远征军,派3个军开赴缅甸;

三、由美国向中国入缅作战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并派空军入缅协同远征军作战。

在中国远征军入缅的问题上,韦维尔却借口〃滇缅公路交通困难,中国军队运输不便,

印度军队开赴缅甸较快〃。只同意中国以两个军的昆明和滇西待命。

1942年1月3日,同盟国正式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统帅部,蒋介石担任统帅,下设参

谋部,美国将军史迪威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在内的

全部盟军。

1942年1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越过泰缅边界;19日,日军攻占泰缅边境缅甸一

侧的土瓦,驻缅英军司令胡敦立即请求中国部队前往景栋布防;20日,日军主力部队发动

进攻;22日,胡敦再次打电报给韦维尔,请求中国军队主力入缅布防。韦维尔仍拒绝中国

主力部队进入缅甸。胡敦只好直接通报丘吉尔,丘吉尔大为震惊,立即打电报给韦维尔,让

岂不要低估中国军队的能力。

1月31日,日军占领毛淡棉,2月4日又攻下拔安。

2月,仰光告急,英军致电中国战区统帅部,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由

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6军、暂编第66军组成,共10万人。卫立煌担任远征军总司令,

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兼第5军军长,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任远征军总指挥。但实际指

挥大权在实权派杜聿明手中(卫立煌因故一直未到任)。2月16日,中国远征军誓师出征。

中国远征军在盟军飞机的掩护下,沿着滇缅公路浩浩荡荡前进。中国军队到境外作战,

自甲午战争以后,这还是第一次,而帮助友军到国外作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3月8日,仰光被日攻陷。

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按照英缅军司令亚历山大的要求,深入东吁,逐次接替英

军防务。既要掩护由仰光撤退下来的英军向东吁以西集结,又要坚守该地,保证远征军主力

南下东吁至彬马拉一线集结。

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战是东吁保卫战。

东吁是仰光至曼德勒的第一大城,距曼德勒200多英里,城东紧靠锡唐河;是曼德勒

防御的一道重要屏障。日军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调集精锐第55师团,由花谷正率领,约

4万余人,欲首先掠取东吁。

3月10日,日军第55师团从勃因出发,向东吁推进,行至东吁以南彪关河一带,即

与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警戒部队发生遭遇战。远征军初战小捷,击毙日军500余人,

缴获一批重要文件及军用地图,使远征军初步摸清了敌情。日军遭此一击,判断遇到了强

敌,且证实远征军〃确已南下至东吁附近〃。于是向东吁阵地增兵,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从3月18日至22日,日军出动飞机400多架对东吁城狂轰滥炸。由于远征军主力

受阻,不能及时赶到东吁增援,第200师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弃城突围,东吁之战失利。

4月11日,蒋介石派罗卓英代替卫立煌任远征军总司令。这样,远征军的指挥就由史

迪威、林蔚、罗卓英、杜聿明等四人担任。由于四人不在一处,只靠通讯联络,文电交驰。

西路纵队英军遭日第33师团攻击;中远征军第6军一个整师陷于罗衣考地区下落不明,更

为严重的是,在仁安羌地区,7千名英军被日军围困,突围不出,形势严峻。最后远征军决

定放弃蒋介石制定的平满纳会战。

危急时刻,蒋介石电告:战略预备队第66军,从滇西开拔,正向缅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