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国首相丘吉尔。

1月12日,丘吉尔先期到达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卡萨布兰卡为这位临危受命的

英国人及其随行人员提供了安静的住所。但为了安全起见,丘吉尔还是将守卫换成自己的保

安部队。这位首相在战争结束以后回忆说:“我和庞德还有另外两名参谋在岩崖和海滩上作

了几次愉快的散步。惊涛拍岸,卷起巨浪,这使人难以相信竟会有人从海上登上滩头。没有

一天是风平浪静的。高达15英尺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巨大的岩崖。难怪有那么多

登陆舰艇和小艇连同士兵被弄翻了呢。〃丘吉尔的这段描述既反映了当时他本人在战争期

间,由于该地环境迷人而产生的一种愉快心情,也表明了两个多月以前美军在卡萨布兰卡的

登陆作战确非易事。

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月14日下午到达卡萨布兰卡。罗斯福不远万里从华盛起飞来该

市,可没有英国人的闲心,游山玩水一通。迫于战事紧张,作战讨论会于罗斯福到达卡市的

当天在安法兵营正式开始,历时10天。参加会议的美国方面有:马歇尔将军、海军上将

金?阿诺得将军;英国方面有:阿兰?布鲁克将军、庞德将军、空中元帅波特尔。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美英法军队已从东西两面对突尼斯的德意法西斯军队形成包围

之势,胜利在向盟国招手,而当盟军击溃这股敌军之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经过初步商定,一旦突尼斯的军事行动结束后,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应是意大利的西西里

岛。但是,两国的三军参谋长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却产生了严重分歧。美军的参谋人员

希望〃把地中海的这一插曲赶紧结束〃,以便抽出手来一举打过英吉利海峡,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人则认为,横渡英吉利海峡是一场无谓的冒险,可能会遭致灾祸,不如从意大利的西西

里岛开刀,刺向敌人的腹部。

1月19日,英美联合参谋部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终于作出进攻西西里岛的决定: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其目的??

第一,使地中海运输线更加安全;

第二,分散德国对俄国目前的压力;

第三,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2.

1月20日,英方提出这次行动的计划纲要代号为〃哈斯基〃。接着成立了特别计划参谋

部,专门负责作战计划的设计,由艾森豪威尔亲自出任组织领导工作,司令部设在阿尔及尔。

但是,由于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及盟军的两个主要陆军指挥官蒙哥马利和巴顿主要精

力投注于北非战役的最后阶段,加之英美双方在进攻西西里岛的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所以准

备工作进展缓慢。〃哈斯基〃计划仍无法确定下来。

5月11日,北非战局已接近尾声,丘吉尔为了与美国领导人协调军事行动,乘飞机第

三次抵达华盛顿,会见罗斯福总统,让美国人〃正确地认识进攻意大利的问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5000多平方英里,人口400万。该岛位

于亚起宁半岛与北非之间,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最窄处仅3219米,是意大

利南部主要屏障。

最后,美国军方在罗斯福的干预下,最终确定和批准了进攻西西里岛的〃哈斯基〃计划。

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还在丘吉尔的邀请下,随同英国首相飞抵阿尔及尔,与北非战区

总司令商讨有关进攻西西里岛以及尔后的作战方针。

这个以〃哈斯基〃为密码代号的作战计划,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

施。该集团军群下辖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和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的英军的第8集团

军,共13个师又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8万。另外,作战飞机4000余架,各种

舰艇3200艘。

虽然墨索里尼的武装力量在北非遭到惨败,受到严重打击,但他在本土防御中投入大量

的兵力。仅在西西里岛东西长仅300英里、南北宽为200英里的海岛上,就部署了1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