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部队也不断地投入战斗,德军第2装甲师在推进过程中,不断与盟军增援部队发生激烈的战

斗。

23日,盟军在马尔奇发起猛烈反攻,战斗异常激烈,但美军占有明显优势。23日以

后,美军空军投入到战斗中来,空军飞机对德军的装甲部队以及后方补给系统进行了猛烈的

轰炸,致使德军机动部队不能在白天开展活动。德军由于缺乏燃料,火炮只有一半发挥了作

用。

此外,已经攻占桑雷并准备渡过乌尔特河的德军第58装甲军之第116装甲师,该部

的先头进攻部队遭到了盟军增援部队的沉重打击。盟军以苏瓦等地为制高点,以强大的大炮

火力压制德军进攻。

24日,盟军全线出动封锁了德军第58装甲军。

德军推进到默兹河的企图落空了。盟军无可争辩的空中优势和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使

德军已无喘息之机。希特勒仍然梦想做垂死挣扎,以挽救西线的不利局面。准备再调部队增

援中线进攻力量,然而大势已去。德军中线总指挥官曼陀菲尔将军谈到这一问题时,叹道:

“直到26日才把其余的后备部队拨给我,但是那时,他们已经没有办法调来增援了。正当

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由于缺乏汽油,他们在100英里以外的地方停止不前了。”

1月8日,希特勒终于在无奈中命令德军后撤。但是,这一迟到命令使德军付出了更大

的代价。他们不仅失去了已夺取的地带,而且伤亡惨重。在德军将领中有这样一段追忆:

“在盟军反攻以前,我们几乎还没有开始这一新的冲击。我打电话给约德尔,请他转告元

首,我正在把我的先遣部队撤出但是,希特勒不准我们撤走。我们没有能及时撤退,而

在盟军猛烈攻击的压力下,一步一步地被赶回来,白白地活受罪。由于希特勒的'不准

撤退'的命令,我们后起的损失比其先前来要多得多。这个命令很快破产,因为我们受不住

这么巨大的损失。”

阿登之战,美英盟军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线的苏联军

发起反攻。

英美盟军在阿登山区准备发动反攻的时候,丘吉尔会同罗斯福、艾森豪威尔协商后,联

合向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发出了求援信:“西线战斗十分艰苦。我们能否指望苏联于1

月间或您愿意指明的其他时间在维斯瓦河战线或其他某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如您能告知我

这一点,我将十分感激。”

第二天,斯大林即复电:“考虑到我们盟军在西线的情况,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

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准备工作,不论天气将如何,不晚于元月中旬在中央全线对德军展开广泛

的进攻。可以相信,为了援助我们的盟军,我们将做好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

1月12日,苏联红军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1200英里的战线上发起巨大规模

的进攻,共有150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参战。

希特勒在苏军拟在东线发起进攻之前,在情报工作上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同盟军

西线战场最高统帅部在德军阿登进攻之前所犯的错误一样。12月底以前,德军西线战场总

参谋长古得里安得到了一些苏军的情报。据德国军事情报部东方外国军队科科长格伦报告:

在波罗的海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战线上,发现了苏军225个步兵师和22个苏军装甲军,

他们集结起来准备发动进攻。当古德里安将这份情报交与希特勒后,这位纳粹暴君根本不相

信,并且大骂古德里安听信谣言。

然而,苏军以势不可挡的进攻,一路前进,解放了波兰全境,逼向德国本土。希特勒在

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急忙从西线的阿登战场抽调了德军第6党卫队装甲集团军的陆军部队、

2个军的指挥部、4个党卫队装甲师及元首禁卫旅和步兵旅,还有全部炮兵和架桥部队,增

援东线战场,从而大大削弱了西线德军的战斗力量,西线盟军乘胜推进。

到1945年1月底,德军全部被赶回到反起前的出发阵地。至此,德军的阿登反攻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