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段了。

美国政府为〃曼哈顿〃计划确立了两个原则:一是制造出的原子弹供给军队使用;二是要

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曼哈顿〃计划必须加速进行。于是,美国政府相机采取了多管

齐下的方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格罗夫斯坐镇华盛顿〃曼哈顿〃计划总部,而远在洛斯阿拉

莫斯原子实验室的主任罗伯特·奥本海默每天数次与他通话,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到194

4年圣诞节晚上,格罗夫斯向他的同事们宣称:可望于1945年8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

原子弹。

1944年秋,原子弹研制还在进行中,美军空军就开始对B——29超级重型轰炸机

进行改装,同时又集中〃509〃大队一千五百名官兵从事投掷原子弹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犹

他州盐湖城的温多弗空军基地,大门口竖着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标语牌:

“你离开这里时,须把你在这里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留在这里!”

美国陆军航空队秘密选拔具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组建成〃509〃混合大队,在这里接

受特殊训练。大队长兼机长是年仅二十七岁的保尔·蒂尔茨上校。他和他的伙伴们都参加过

欧洲和北非作战,每个人都是千挑万拣的最合适的人选。

使这些年轻人感到与以前训练不同的是,他们在这里使用的炸弹,不是他们过去常扔的

那种,而是一种既大又笨的模拟炸弹。而且整个大队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干,只是偶尔也会飞

往敌方地盘扔个把炸弹,混合大队的这种异常举动常常遭到岛上其他部队的讥笑。

1945年7月16日,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面对着方圆一公里半内已经没有任何生

命的焦土,洛斯阿拉莫的知识精英们先是一阵兴高采烈,然后感到疲惫不堪,最后一股透骨

的凉气使他们都焦虑不安了。

负责内爆试验的班布里奇竟这样宣布了他的〃祝福〃:

“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永远难忘,一件肮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演。”

他随后对奥本海默说:“现在,我们都是狗娘养的了!”

奥本海默表情冷漠,猛抽着〃骆驼〃牌香烟。他痛苦地感到:世界不会再是原来的样子

了。少数人在笑,也有少数人在哭,大多数人则沉默不语。他记起了《摩诃婆罗多》中的经

文,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大致相似的形象。〃我已经变成了死神,大千世界的毁灭者。〃一生

对政治不感兴趣,正直、随和、热情奔放的费米冲到格罗夫斯跟前:

“现在战争该结束了吧!〃他喊道。

“是的,但是只能在我们把它们扔到日本之后!〃格罗夫斯冷冷地回答。

美国不惜血本制成的原子弹,当然要派上用场。但怎样派,派在哪里,使人伤透脑筋。

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为主席的委员会,经过无数次的会议,终于在激烈的争吵中作出

了这样的决定:尽早地把原子弹投到日本国土上某个有军事设施而又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

希望达到大量杀伤的效果。京都、广岛、长期、小仓兵工厂和新泻成了最理想的目标。

即便是军事上已经没有必要,杜鲁门总统还是决定把原子弹扔出去。因为他对苏联的戒

惧日益加重。苏联利用对德作战,一步步控制了东欧,并且还表示要在进攻日本的战争中担

任主要角色,杜鲁门想给斯大林一个当头棒喝。还有,美国为研制原子弹花费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如果不在战争中显示出威力,实施〃有视界爆炸,〃国会中那帮议员们的冷

嘲热讽,批评弹劾所形成的强大压力,新总统已感到承受不了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一直在给杜鲁门打气:“一次或两次袭击可能结束战争,给日本挽回

其体面的台阶,这样可以解除日本决死作战的武士道精神,推垮日本的抵抗意志。”

终于,杜鲁门下定了决心。

7月4日,美英签署了一项协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7月17日,杜鲁门得意洋洋地与丘吉尔、斯大林会晤于波茨坦。

7月30日,杜鲁门总统发布命令: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美国空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