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 (第1/4页)

第604章抗灾

大夏关失陷,愁坏了一代名将陆天龙,为这事发了好一通牢骚,甚是郁闷。只是武官不干政,事情关系到雾隐与飞雪两国邦交,他也没辙。

然而,陈小乐这么久,也就只取了一个大夏关,再没能攻取寸土。

这只能怪陈小乐命不好,一来就赶上了洪荒旷日持久的大旱,换了别的乱世,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投奔当然,不得把他乐疯了才怪。当然,持续不断的流血事件也并非全然没有益处,陈小乐招募来的兵员,大多是没有战场经验的,在层出不穷的驱逐和反驱逐中,士兵们基本上都见了血腥,杀了人。对于士兵来说,杀人这种事,过了第一次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当阳三城的原籍居民无疑是幸福的,他们并不需要拼死力争就得到了口粮惠政,拥有了活下去的生存保证。但陈小乐显然不希望他们习惯于吃白食,任何一个想领取口粮的人,都必须付出相应的劳动。没有从军的精壮男子,承担了修补城墙,搭桥修路等等体力工作。

崔钰提出了一条建议,修补当阳城的同时,扩修各县城,力求做到每一县城都能御敌于外,纵不能歼敌于野,至少可以固守坚城,拖延时间。

陈小乐深以为然,他的实力在天欧大陆仍嫌太薄弱,角逐的各方只要不惜代价,都有实力吞下他。

把手中的地盘连成网络,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各县城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联系,军队也要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在短时间内可以驰援任何一座县城。从一开始,陈小乐就很重视地方武装的建设,每个县城练正规军两千人,装备虽不甚豪华,但足以接下一场硬仗。除非聂展星等人亲统大军来剿杀,一般情况下,单凭本县城的防御力就可以应付中小规模的攻城了。

郝独书提出了另一个建议:以军屯田,练民成兵,使国无不可战之民,军无饥饿难耐之兵。

屯田在太冲界的华夏国,那是历史悠久的了。但是在天欧大陆,这一套却没有实施过。各大帝国一直以来,兵就是兵,农就是农,这是决不能混为一谈的。撇去修者不谈,习武之风日盛,一个战士怎可能拉下身价去耕田?那不惹人取笑么。

要是在以前,屯田在天欧大陆是开展不起来的,但现在正赶上大旱,便有了开战屯田,奖励耕战的大环境。

陈小乐对此深以为然。当然,他不可能去组织修者和战士去种地,那直接性又是一场暴乱。他反正境下大片大片的无主荒田,招募壮丁前来开垦荒田,种植作物,令他们在农闲时组织操练,进行军训。

半年下来,效果虽不显著,却也有了不小的改善。至少原来见到刀砍来就引颈就戮的农民学会了反抗,知晓了该如何守城。

陈小乐还开办了大量纺织作坊,让制造装备防具的大师侯建来担当重任,侯建甄选了一批有潜质的人才,传授毕生能力,一起为军队制造优质的盔甲衣服。同时侯建购买织机,派人教授妇女及闲杂人等技法,缝制军需衣装以及民用衣物。年岁略大尚可活动的,便打发去清扫街道卫生。

另外有余闲的就派去抓蝗虫,这一年是灾害最为强烈的一年,大旱,瘟疫,蝗灾轮番肆虐,当阳也不能幸免。反正靠着道法去灭蝗虫已经证明是无效的了,只能靠人力去做。抗旱作物能否抗得住大旱,要听天由命,但治蝗不利,很可能会把唯一的希望破灭。陈小乐如今财大气粗,拿着搜刮来的钱财悬赏,拿两百蝗虫可向官府领取十钱,如果是活的话则可拿到三十文。活蝗虫被用来研究如何药杀和食用,这极大的鼓舞了民众灭蝗的热情,很多投机者每天都在田地里溜达,捕杀蝗虫,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拿到两百钱,简直成了发家致富的途径。

一些太冲界的化学除蝗剂也粉墨登场了,经试验,对灭杀蝗虫乃至虫卵有着显著效果。陈小乐有些担心药水会损害粮食的营养,带进去毒素,不过这个年头,已顾不了许多了,不是蝗虫死,就是人死,冒险总比坐以待毙好。

根据郝独书的提议,陈小乐还礼聘了一些修仙中人,参与研究治蝗,看能不能把道术与现代化学工业融合在一起,产生交集,得到更安全效果更好的药物来。

十月初,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各县种下的作物全面收获!尽管没有达到传说中惊人的丰产,但在千年一遇的大干旱大饥荒面前,一场正常的收获顶的上平日里十倍的丰收!陈小乐以饥荒前的价格收购了农民一半的粮食,剩下的任凭他们留下来存储。整个当阳三城欢天喜地,许多心怀感激的农民没有要官府给的钱。他们觉得是陈小乐的官府拯救了他们的生命,对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