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稍做休息,等明日一早,我会派人带你们去矿上的!”

开矿,不能只有劳力,还得有懂得技术的工匠。

劳力,顾同现在不缺,草原上已经四处传开了他的招工启事,也已经有几千的蒙古人、乃蛮人还有其他的在草原上生存不下去的牧人,踊跃到了西京路报名当矿工;而这些汉人工匠的加入,却正好缓解了几处矿藏技术人员却少的难题。

*

从日中出城,到日落归城,这一天,顾同不可谓不累。

回到家中,饭碗才端到手中,就忽有兵士来报,门外有人求见。

顾同以为是府下官吏,想着平日里已经熟稔,就没有太多注意,端起饭碗,就起身走了出去。

走到院中,这才看到,原来是郝天挺、王修、元好问,身旁还有一位老者,虽不认识,可是看起面貌,就知道一定是位高才大德。

“众位先生来了,你怎么也不说清楚,害得我如此失礼!”顾同恼悔的将饭碗丢给卫士,又连忙迎了上去,一边还说道:“不知道众位先生到来,文和失礼了!”

郝天挺、赵秉文几人看着顾同一脸的歉意,心中不由得再次为他的真诚所折服。

赵秉文早就想着认识顾同,因而一照面,就开怀大笑道:“古语云,周公遇贤才,吐哺以归心,顾大人难不成是在仿效先贤事迹?欲让我等归心?”

赵秉文一句玩笑话,听到顾同耳中,却是不一样。

虽然还不知道说话的这位是谁,可是顾同还是执了一个晚辈见长辈的礼仪,并不因为自己官长就傲然。

一边行礼,顾同一边说道:“若是能让众位先生归心,就是让文和三天不吃饭都可以,更何况吐哺乎?”

第190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番寒暄,一番客套,等主宾坐定,顾同一边吩咐下人准备晚宴,一边则向相与之熟稔的郝天挺询问方才说话者为何人。

郝天挺也不隐瞒,指着赵秉文,向顾同说道:“赵秉文赵周臣敢问文和是否听过?”

“赵秉文?”

“赵周臣?”

咋听到此名号,顾同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等看到一旁的王修也随之点头,这才反应了过来。

“不知夫子屈驾临门,文和有失远迎,实在失礼,还望夫子勿怪!”顾同连忙向赵秉文再次行礼,心中,也不断的回忆历史上的赵秉文。

历史上,西夏、辽、金三国定鼎,和南边的宋王朝分庭抗礼,虽然塞北三朝,论及军力,常远胜于两宋,但是,两宋文人学士向来以正统自居,视北方朝廷以及生活在女真人统治下的汉人儒士为蛮野之辈。

即使是在赵宋南迁,建都于临安之后,这种文化上的优势,依然让南宋士大夫们自视甚高,即使在军事上不能胜过女真人,但是,在文化上宋人,永远站在制高点上。

不过这也不是自欺欺人,乃是因为这一段时期,南宋文化一场繁荣,先是二程兄弟,再是朱熹朱老夫子,陆九渊的心学、程朱之理学,精彩异常,再加上两次‘鹅湖之辩’,更加让南宋文化走上巅峰。

不过理学的发展,因为政治的缘故,被权相韩侂胄加以禁止,朱熹本人,更是被贬官罢官,及至临死,也没有看到理学成为官学。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北地中国,以赵秉文、王修、党怀英、赵飒四人为核心的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援引程朱理学,加上金章宗完颜璟重视文化的大好契机,儒学一时之间,在北中国也开始兴盛。

而赵秉文,正是此中关键性的人物。

顾同一边行礼,一边打量着这个可以和程朱之辈相提并论的一代文学宗主,想要看看,这位赵老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流人物!

赵秉文坦然接受顾同的拜见,此时,也目光注视在顾同身上,想要看看,这个方才在城门口,大放光彩的青年才俊,是怎样的了得!

“果然是青年英俊,我看,文和当是今世青年之辈中的领军人物。”赵秉文先是一叹,接着又慨然说道:“来到西京之前,晋卿(郝天挺字)多次向我提及文和,言语之中,颇有夸赞,可那个时候,我还有诸多不相信,今日,在城门口,我等一观文和亲民爱民之举,实在觉得文和乃是一个好官,更是一个干吏,几千流民,物尽其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活命的机会,更加让这些人有发挥自己的地方,不是单纯的赈济,不错不错!”

顾同一点都没有想到,自己之前在城门口的那番举动都被这些跺跺脚也会让北地文坛振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