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1/4页)

,回家换一副脸,虚头八脑的,这个家还会像现在这样温暖吗?虽然大家会为了你的忧愁而忧愁,可是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家才更加的幸福吗?同舟共济,风雨共担,这些都没有了,那些虚假的幸福和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楼念慈一点情面也没有留,就把顾同数落了一番,最后,最后她红着脸蛋说道:“以后你有什么事情,不方便给芸娘他们说,可以找我倾诉啊,我会帮你排忧解难的。”

听了这个话,顾同焉能不明白楼念慈心中的意思,他感到温暖的同时,也不禁更加的珍惜现在的家。

“知道了,楼姑娘,哈哈。”

许是方才楼念慈的话让顾同想通了,这厮很是无耻的在楼念慈的胸前狠狠的看了几眼之后,不等楼念慈生气,就大声笑着往府衙走去,身后,只留下楼念慈含羞欲怒的直跺脚。

第408章 沈复的建议

自从长安城从女真人手中夺回来之后,就开始取代大同、太原的行政、军事中心的作用,大大小小的直属于晋军的衙门全部都迁了过来,这让朱温灭唐之后,一度残破不堪的古城不知不觉之中又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更不消说,顾同利用前番与治下的豪主们以余庆堂票号的股份为代价换来的真金白银在长安城东建立起来的新式纺织中心,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然,关于长安城具体的发展,顾同不会去插手,因为具体负责长安城建设发展的有治理关中的辛弃疾、有长安城的知府等等,他现在只需要把控好大的方向,然后,把资金和人员配备到位就是了。

走在每一日似乎都在变化的长安街头,顾同心有所感。

他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将长安城推动到隋唐时期的世界中心的想法,虽然这很难,可是借助后世的资本知识,他觉得,只要天下安定,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元朝的时候,能够将元大都、能够将泉州港治理发展为世界的政治经济和贸易中心,除开元帝国庞大的行政版图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普通百姓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

中华百姓,从来都不欠缺创造力,回想历史,那一次纷乱之后,国家不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

秦末天下大乱,诸雄纷争,后汉高祖刘邦定鼎天下,经历文景二帝之治,至武帝之时,国力空前强盛,征匈奴、讨夷越、通西域,铮铮强汉,四方来贺;汉失其鹿,天下大乱,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动‘乱近四五百年,后隋文帝杨坚,兴起于北方,领兵将战于天下,建立大隋,帝国虽二世,然其威严,谁人敢犯?隋灭唐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到了玄宗手中,生生的打造出一个开元盛世‘‘‘‘‘‘

不管天下在怎么乱,可是只要国家安定了,那么只需数十年的时间,一个强大的中国,定然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长安城,见证了霸秦、强汉、大隋、盛唐,顾同相信,下一个奇迹,将会在自己手中出现。

脑海中想着这些零零总总的历史过往,心中又憧憬着一个新的华夏的出现,但是在没有一统天下之前,说什么却都是无用。

复杂的思绪,在顾同步入到晋王府衙,也就是以前的关陇兵马节度使衙门的时候,全部戛然而止,想一千,道一万,却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做一件。

整整一个上午,顾同都沉浸在零零总总的公务之中,从北上的大同,到最南边的大理,从战事进入末尾的陇南临洮,到剑拔弩张的函谷关,在这片几乎比西夏的国土还要大的地盘之上,实在有太多的事情,让顾同操心。好在一切都是利好的消息,并无什么棘手的事情出现。

处理完公务之后,顾同并没有急于回家,利用中午的空隙,他又派人招来锦衣卫指挥使沈复,向他询问关于屯田的事情。

听到顾同的问题,沈复脑海之中略微一思索,就将二月份推行下去的新的屯田政策之中,所发生的一些主要的事情说给顾同听:“主公,官屯之策推行下去之后,各地百姓几乎无不欢欣鼓舞,自打各地方衙门下令招揽流民、自由民进入屯田地耕种时,几乎*衙门面前都是人口爆满的景象,目前关中、巴蜀、三晋、陇东都基本上已经将民众招揽足够,田地也都分配了下去,像巴蜀更是已经插上了稻秧,想来秋日就能收获一季粮食了,关中、三晋、陇东诸地,虽然错过了春耕,可是也都在积极筹备秋耕事宜,利用闲暇期,屯田区也都纷纷修建屋舍道路,想来到了来年,各地也都能实现粮食的丰收。”

欣欣向荣的背后,自然有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