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 (第1/4页)

木青璇离开了李嵬儿府上,回到家中,却又始终坐立难安,最终,她还是将这份消息带进了大都督府,将其告诉给了李遵顼,直觉告诉她,这件事情或许能够帮助李遵顼。

李志远和尹志平一直看着木青璇走进了大都督府,这才收回了监视的目光。

坐在临街的酒楼上,李志远十分不解的对尹志平问道:“师兄,师弟我在中兴府奉命等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你一来就让我放手,这娘们十有**肯定会将主公意欲告诉给李遵顼,你这是打的什么算盘啊?”

面对李志远的疑问,尹志平淡然一笑,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按照顾同的安排来做,至于顾同这么安排却又是为了什么,尹志平却也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你啊,还是保护好嵬儿郡主,其余事情,自有主公和各位将军安排,哪里需要我们在这里瞎操心!”尹志平打趣了李志远一声,于此兵临城下之际,从他二人脸上却是丝毫看不出战争即将到来时的紧张。

相反,不管是经历了数次大战的尹志平还是一直都在西夏奉命守护李嵬儿的李志远,两人皆都是一脸的期盼,等到顾同君临中兴府的时候,这一切,一定会变得相当有趣。

第493章 兵临城下(三)

“顾同的来信上真的是这样说的?”

李遵顼一脸玩趣的看着木青璇,眼底深处的惊疑,却是丝毫不加掩饰。

木青璇点了点头,她自然清楚李遵顼的疑虑在什么地方,事实上这突如其来的一封信,她也看不明白。

目前的局势,不管是西夏、蒙古还是相对于置身度外的宋朝,都是牵一发、动全局,顾同要动,要来中兴府接走李嵬儿,尤其是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其中的意味,实在是太考量人的智慧了。

李遵顼大脑急转,他也在分析。

按说当下的局面,对于顾同来说是最好不过,西夏、蒙古两国交战,最后难免不会落得两败俱伤,到那个时候作为强邻,顾同自然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的那个人,但问题是这么粗浅的道理,顾同为什么偏偏要弃置一旁?

加入到西夏、蒙古两国大战的这个乱局之中,对于顾同又有什么好处?

一连串的疑问,在李遵顼的心间徘徊了起来,他总觉得,这个消息似乎是顾同故意通过李嵬儿的手传递出来的一样。

就在李遵顼绞尽脑汁在思考顾同这一步究竟是何目的的时候,在西夏、宋朝交界的杀牛岭前线,这个时候顾同正在率领一大批的军中将领勘察地形。

杀牛岭属于陇山余脉,阻梗在关中平原的西面,将强劲的冬季寒冷气流全部挡在了陇山以西,是以造成了陇山以东地区相对温和的气候。

不过积雪皑皑之中,顾同还有陈平等人,却都没有心思去探讨陇山的地理意义。

厚厚的积雪,让杀牛岭披上了一层银色大衣,积雪之下,也是有十几年几十年光景的乔木落叶,积雪加上落叶,让地面显得有些松软,人走在上面,难免深一脚、浅一脚,要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一脚踩空,从积雪坡头滚落下去。

亲身走在杀牛岭之中,顾同这才对边地将士们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了解。事实上像大雪覆盖之下,将士们还能忠诚的守护在这方圆百里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单只这份辛劳,就不比参与战争的士兵们少。

“陈平,现在你是西北军军统使,要想办法改善一下这一带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刚才的几个哨所,你们也都看到了,好些将士手脚都有了冻疮,长久下去,如何得了?”

被顾同点了名,陈平心情却是十分复杂,按说这个时候如果能向顾同伸手讨要一批专项资金,自然一定会通过,可是一想到今年财政消耗巨大,来年‘新政’的几项大事也都要落实,他就不好向顾同提要钱的事情。

看了眼一脸复杂之色的陈平,顾同也就猜到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语气和善了几分道:“你能考虑到朝廷的紧张,这很好,但是也不能因为朝廷用度紧张就让将士们在这天寒地冻里面受苦受罪吧,这样吧,以后每一年,我都会想办法让户部腾出来一笔银子用于边防将士们的防寒事物上,这笔银子,要切实拿来为将士们置办御寒的衣物、防止冻疮的药材,要是让我知道那个人敢将手伸进这笔银子里面,我一定会将他放在冰地里活活冻死!”

听到日后会有专门经费用来改善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陈平这个西北军军统使立即喜笑颜开,并且表示会将这笔银子一定全部用到每一个战士身上。

“你也不要高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