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1/4页)

“父皇,皇姐若是不领军,日后该给什么地方做封地呢,和亲王的封地都是在边关的啊。”

“给她中原富庶之州。皇儿,你要善待清杨,还有迦岚,你们都是手足兄妹,是苏台皇族的栋梁。”

他看到爱纹镜重新躺回床上,紧闭着眼睛,显然不打算和他说话,又哭道:“父皇,父皇您在多教孩儿一点东西吧,父皇——”

那人不发一言的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清杨莫带兵,迦岚莫进京,偌娜莫亲林”,如今站在白鹤关城楼上的苏台花子夜对自己苦笑,这三条,他居然一条都没能遵守。

他也没有办法啊,那个时候初当正亲王,多少人反对,甚至有权臣再三上表,请求皇帝按照惯例改册清杨为正亲王,以他为和亲王。那个时候他步步为营,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母系琴林家,爱纹镜雅要“天子莫亲林”,可要是连琴林家都得罪了,他就是四面楚歌。

至于清杨,那个时候清杨主动要求守边,朝臣们也支持。他记着父皇的嘱托,要把中原富庶的一个州给她,可清杨数次上表拒绝,说什么:“我朝立国以来,和亲王皆以边关州郡为封地。非为荣华富贵,乃是替天子守边,以尽苏台子孙之责。清杨为皇长子忝封和亲王,感恩戴德,理当肝脑涂地、安定边关、教化边民,岂敢安居休养于富庶繁华之所,虚占朝廷赋税而无一丝作为,纵死无颜见列祖列宗。”她在朝廷上一边说一边流泪,满朝大臣跪在那里请皇帝“成全和亲王报国忠君之心”,他还能怎么样。

至于迦岚只有这一点,每一想到就锥心之痛。

这是他无法推卸的过错。

爱纹镜雅给他的密诏中还说如果迦岚能遵守誓言,一辈子不踏出鹤舞一步,且牢守边关、教化百姓,能成为一个忠君爱民的好领主的话,就让他在遗诏中废了对其子孙的禁令,而且给其后代两代袭承王爵,作为对她的补偿。那个时候他真心诚意地接旨,而且还觉得迦岚的确是可怜。可现在,看着她光彩照人的样子,还有那些京城街头巷尾禁都禁不住地私语,什么:迦岚殿下果然才是配当太子的人。若是没有当年的宫变,让迦岚殿下继了位,我们去年一定不用受那么大的罪,等等。让他每每听到就一身冷汗,先皇说清杨不是池中物,比她更出色的迦岚就该是翱翔九天之上的凤凰了吧。

旧版 第二十二章 汉家旗帜满阴山 三

这些天远离朝廷,花子夜反而觉得自己的思路清晰了许多,尤其是晚上被鼓声吵醒,辗转难眠的时候,不免仔细盘算这些年摄政的得失。许多事情刚刚摄政时不明白,如今想想一身冷汗,或者悔恨交加。

最让他悔恨的大概就是四年正亲王,两年半摄政下来,他居然没在朝廷中给自己培养什么亲信。原本他想的是少年时候王傅教的:朋党乃朝廷大忌。而他父皇爱纹镜雅皇帝执政时也想方设法避免大臣们拉党结派,前代更有皇帝为了朋党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所以,他小心翼翼的不和大臣们过分亲近,只想着熬过两年还政偌娜,从此太平享乐。而今迦岚进京、清杨回京,眼看着朝臣们开始分裂,两个都当过要紧人物,都有不少私交缜密的亲信。凰歌巷这两个亲王府就看到宾客盈门。而他呢,除了一些献媚的家伙,就没几个能称作亲信,甚至能在危难时刻交托性命的。

他不喜欢琴林家,这家人仗着是外戚,就想着怎么从他和偌娜身上拿到好处。整日里不是问他要官位,就是要升爵位,或者嫌弃实封户数太少钱不够用。要么就是跑来要他给几个出了名不争气的孩子进阶授职,还三天两头跑到他的王妃面前来打听。前代正亲王有一次骂他冷落王妃,风流不端;他心里委屈得一塌糊涂。谁不知道这个王妃是琴林家拿来绑住他的绳子,他每次见王妃都小心翼翼不让自己说出什么要紧的话,以免琴林家打听了去,这日子叫他怎么过。哪个人受得了闺房之中还要三思后行,小心谨慎。

水影刚刚投靠他的时候这样评论几个世家:紫家端坐春官数十年,尊贵足够、实权不足;春官唯谨慎端正而已,除此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也难以建立惊人功业,故而这几家中紫家野心恐怕是最大的。琴林贵为外戚,自前代家主过世后并无人当上六官官长,可谓身份贵极而权不极致,但他们有陛下为依,只会与其他几家争斗不已,不会撼动陛下。黎安后起之秀,当下官位多在四、五之间。不过这一家的年轻一代很有几个出色的,再过十来年,必定能成为朝廷栋梁,或许能与紫家一争长短。

他又问西城与卫,那人笑了笑道:“至于这两家,殿下还是自己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