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 (第1/4页)

《金史》记载有一神箭手郭虾蟆,在一次守城战斗中,城外一敌远远坐在胡床上,认为该处“箭力不及”,以此对守军表示鄙视。郭虾蟆奉命干掉这厮,于是手持弓箭等待时机。平日里虾蟆射箭,专攻敌人腋窝,因为那里没有甲胄掩护,因此“无不中”。这次依样画葫芦,只是力道要加大,不一会儿不知是举杯喝酒还是打哈欠捂嘴,“坐者举肘”,蛤蟆眼疾手快,将其射死。对于神射手,奖励是多种多样的。像前文提到的斛律光,长大后因射中大雕被皇帝和宰相誉为落雕都督,得到的是名声。太史慈一箭穿敌手掌,得到的是敬仰。《北史》记载,魏孝武帝将银酒杯悬挂于百步之外,“命善射者十余人共射,中者以赐之”,这大概是最早的奖杯。最幸福的应属唐高祖李渊,凭借两箭射中画里孔雀的双眼,赢了个老婆。这段故事记载在《旧唐书》里,让人看后好生羡慕。

宋朝民间射箭风气颇盛。北宋时期,民间有“弓箭社”,有数十万成员,他们“带弓而锄,佩剑而樵”,或训练或竞技或娱乐,培育出相当多的神射手。《宋史·兵志》记载,有官员对于“射中者,视晕数给钱为赏。”晕,就是圈,类似现在靶子上的环,当时为考核射箭精准与否,在靶子上画出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为目标,然后召集士兵在距离二十步的地方引弓射箭。除了没有说出八环、九环这样的术语,与现如今的评比方法没什么分别。

到了元朝,射箭不再受政府支持。元朝一统江山之后,政府即刻把射箭列为限制级活动。据《元史·刑法志》记载,除了给类似刑警等几类特殊职业配置弓箭,其他人等一律禁用。而且不只是不能用,就是私藏也不行,当时以一张弓三十只箭为一副,凡家有私藏,不足一副者鞭打五十七;就这样,本该广受赞誉的神射手,在王朝更迭的漩涡中眨眼间就换了角色。

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对狙击手大加训练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

执行指定狙杀任务,可以是一名狙击手,也可以是2人小组,其中一人侦察,一人狙击。指定狙杀任务要求狙击手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枪支之外,弓箭、弩、刀也都是值得一试的利器。

狙击手还应当有近身搏斗、格杀的准备和技能。巡逻狩猎要求狙击手主动而自由地伏击任何值得痛下杀手的目标。实战条件下,战场环境往往扑朔迷离,形势变化难以预测。由于情报所限,狙击手在无法接受明确狙杀任务的情况下,就可以以巡逻狩猎的方式,自主杀戮,以期收到奇效。这种任务常常是为了保证战场形势于我有利,即使巡逻狩猎失败,损失的也只是2名狙击手,可谓是本小利重的买卖。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车辆的油箱、水箱、轮胎,直升机的主旋翼与尾旋翼、光电观测器、机载弹药,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来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等。另外,类似于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薄弱环节也非常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高价值战术目标。油库的狙击可以先用1发包铅的软弹射穿油桶,等燃油外泻遍地皆是时,再用1发燃烧弹或曳光弹加以引爆,一定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

狙击手进行装备破坏活动时,往往会顺手牵羊消灭掉驾驭装备的人员。要阻止一整队车辆的行进,狙击手可以先从最后面的车长或驾驶员杀起,再从后往前一一收拾。一般情况下,车内其他人员要意识到车长被杀,至少需要四五十秒时间。这段时间对于神枪手而言,足够又准又狠地射出更多子弹了。

配备在特种作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常常是整个小组成员的“保护神”。他负有随队观察与火力支援的责任。当小队受到敌人远程火力攻击,一时又无法得到援助时,狙击手就应该立即进行敌火观察,并进入有利的射击阵位,将最有威胁的敌人依次射杀。与此同时,狙击手还应当是选定撤退路线的“逃跑专家。”他有义务向小队指挥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线,并进行全程掩护。必要的时候,狙击手还要充当孤胆英雄,将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边,以掩护大部队转移。

潜伏是狙击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按性质分,狙击手的任务有指定狙杀、随队观察、火力支援、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与定点清除等。

“孤独而漫长”,这5个字可谓是狙击生涯简单而生动的概括了。长时间的野外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