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 (第1/4页)

ⅰV形睦锒嘀缚�*战争时期协助*本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由被占国人民组成的占领区军队。不同时期各地的伪军名号各不相同,较为著名的有“皇协军”、“保安队”、“警备队”等称呼。由于伪军是对华作战,因此在全国乃至中华民族内,伪军士兵受到广泛的指责。在中国大陆,伪军往往与“顽军”一词同时出现,合称“伪顽”。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汪精卫中央政府中央军(25万以上);王辑堂的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军(10万),后来叫皇协军,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蒙古军(1。5万);地方团队(25万)。

伪军的主要来源有**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从组成来看,属于**老底子的不少,但中央嫡系投降的不多,大多是地方部队,华中忠义救**序列投敌的基本不属于正规军,他们是属于军统系统的,**有余,实力不足,但是他们有优点——…装备精良,特务活动熟练。

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本武器装备。都配备有*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本所指挥。

伪地方武装还包括从东北来的伪满洲**,可能与抗联玩出点心得,他们对付游击有点水平,论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情况下调入关内都做特务武装和主力使用,装备大多是*式或者德式,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二个旅,兵力八千人。位于遵化、迁安地区,一般是*伪双重领导,直属*军;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战斗力弱;还包括各种游杂武装,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更差。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在这些伪政府的“治理”下, 伪军的数量急剧增加。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根据中国共*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党的抗*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皇协军,顾名思义就是*本皇军的协同作战军,伪军的一种,是侵华*军对自己扶植的中国人军队的称呼,也是其自称。名义上归汪伪国民政府节制,但真正的调动权却完全掌握在*军手中。皇协军分为三种,一种是被俘虏的抗*军人;一种是出来混饭吃的农民百姓;一种是真心真意为*军效劳的汉奸。

皇协军编制基本上跟*军编制差不多,也是按照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班这样的顺序。 从1938年开始,伪国民政府逐渐整编了40个师团和15个**混成旅团。他们的师团是按照*军的丁种师团规模来建设的,下辖3个步兵联队,特殊兵种只有大队或者中队,且装备也不如*军正规的丁种师团,全师团人数约为11000人,与此同时,又设立了**混成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整个旅团约6000人左右,伪国民政府的师团由皇协军第1师团至第40师团,**混成旅团由皇协军**混成第1旅团至**混成第15旅团,全部兵力有53万人,他们在整个*占区(是指中国派遣军管辖的范围内)内划分了五大战区,分别是:

第一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1师团至皇协军第8师团,皇协军**混成第1旅团、皇协军**混成第2旅团、皇协军**混成第3旅团,总兵力共计106000人。

第二战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主要的部队番号是:皇协军第9师团至皇协军第16师团,皇协军**混成第4旅团、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