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 (第1/4页)

再次去见彭德怀。

这回,当陈赓敬完礼之后,彭老总回过头来,神情严肃地问:“你知道我为什么生你的气吗?”陈赓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我没扎好绑腿。”“对了,就是这个问题。”彭老总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当领导的,首先应当给战士作好表率,这样说话、发号令才能有力量。你现在当了司令员,我看到你的毛病要是不管,将来你要是回去上任了,谁还敢惹你这个大司令呀?”

看到陈赓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彭老总这才和他谈起了工作。

春季的一天,辽县(云头底的一个山坡上,早饭之后便陆陆续续地坐上了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将在这里召开一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当主持会议的野战宣传部副部长王东明宣布“今天由彭副总司令向大会作报告”时,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同志为了回去便于传达,早已做好了认真记录的准备工作。

彭老总神情严肃、很有条理地开始了演讲。

他首先给大家分析了华北抗战的严峻形势,用了一些数字和具体事例,对整个华北敌我态势和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大家竖耳聆听,心里亮堂了许多。

接下来,彭老总明确地提出今后的两年是“最困难的两年”。他还进一步辩证地阐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胜利愈是接近,困难愈是增多”。

彭老总通过对事实的剖析,引申出富有说服力的论断:“敌人越接近死亡,越会残暴、疯狂地对我根据地进行封锁,使今后斗争极为残酷。这不是敌人强大的表现,恰恰是敌人垂死挣扎没落失败的象征。”他还警告:“在今后物质困难增多、政治复杂的斗争中,有些人是会昏头昏脑地被淹死的。”

彭老总讲到困难时一点都不掩饰,他说:“根据地人民旧有的社会积蓄和财富,被日军不断摧毁,已到了相当程度的贫乏,同时整个根据地的生产又在锐减。”“敌后根据地游击性加强了,地区缩小了。”

怎么样才能克服困难呢?彭老总传达了**北方局有关决定的精神:“主要的办法: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保持人民抗日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才能达到熬时间,积蓄力量,争取最后胜利的目的。”

当讲到军队要帮助农民春耕的时候,彭老总说了一个故事:“我听说司令部机关有个规定:首长的乘马不参加运输和帮助农民耕种劳动。我就问作出这个决定的同志,他的理由是‘战马不能担任勤务劳动’。我说,‘我还要劳动,为什么马比我还要尊贵,我去劳动,它也得干活。’现在我们处在严重困难的关头,战马也得下地!”说到这里,他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大家被彭老总的讲演吸引住了,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直到附近单位的吃饭号吹响了,彭老总才从容地结束了演讲:“困难尽管是极其严重的,但是,我们完全有力量战胜它。我看,最大的困难不是别的,还是我们有的干部不认识困难。同志啊,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才对!”

在中国共*党的领导下,太行山区的许多村庄都成立了抗战自卫队,发动了对侵略者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但是,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自卫队的活动都比较机械、简单。

一天,彭老总在外出视察工作归来的途中,正巧碰上武乡县砖壁村抗战自卫队进行军事训练,他就在训练场边上驻足观看。

当彭老总看到自卫队的队员们大都是拿着一些木棒互相对打几下,或是站起队练练操,既呆板又单调,毫无实战意义的情形时,心中很是不安。于是,他让领队把自卫队队员们集合起来。又让警卫员拿来一支三八式步枪,向自卫队队员们讲解步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同时,他还针对山地作战的特点,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妥善隐蔽自己和有效打击敌人的种种知识。

不仅如此,为了让这支自卫队迅速成长起来,彭老总还特意派出总部从事民运工作的同志在砖壁村进行蹲点指导,帮助村干部加强对自卫队的建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整顿和严格军训,很快,自卫队队员们就掌握了埋地雷、投弹、刺杀、瞄准和打靶等军事常识与技能。可是,当时步枪十分缺乏,就是八路军战士也有不少人背着大刀和红缨枪,自卫队更是连一支枪都没有。每次打靶,他们都要借用八路军战士们的枪支。

有一天,彭老总再次来到了自卫队的军训场。这时,一个拿着木棒的小队员走了过来,对彭老总说:“八路同志,俺们都想学本领杀鬼子,可俺们这么多人连一支枪也没有,要能给俺们几枝真枪就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