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 (第1/4页)

爬�沙龅摹鞍⒗���拧彼�剂欤�⒉范爬�缭赋晌�耙�啡隼渲�酢薄R晾�司�诱剂炝四刹悸�埂⒔苣�屠氲刂泻V挥惺�挥⒗锏耐祭湛�罚�⑼�沧庞烫�呛盏吕��负醮锏胶1摺0>�剂炝吮榷�话汀⑾2悸滓约澳诟穹虻囊恍┮�丶肮�犯上撸��嬉哑燃疤乩��颉P鹄�蔷�庸タ肆嗽嫉┖恿桨兜乃母鲇烫�用竦阋约疤�土泻�隙说厍��

尽管以色列丧失了很多联合国划给它的土地,但其顽强的抵抗依然令阿拉伯联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战争在英美直接介入后暂告结束,以色列死亡一万余人,阿拉伯方面死亡一万五千余人,可以看出两者的战斗精神有很大的差别。

但随后产生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各个阿拉伯国家争论不休,联合国所规定的巴勒斯坦国还是未能建立。外约旦部队占领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城所属的大约四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还给巴勒斯坦人,颇有要据为己有的意思;埃及则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想继续保持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各有心思,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兴趣缺缺。

哼,哼,没有办法的事情。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以色列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凭借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大力扶持,必成大患。只是美国被迫跳到前台,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激化,倒也让黄历颇有幸灾乐祸的感觉。慢慢来吧,中东无战争,怎么能混水摸鱼。从这一点来看,黄历倒是稍感满意。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黄历很不爽,美国佬真的向东印度群岛插手了。从长远来看,美国人现在显然已经与印尼共和国的右派势力勾结起来,逼跑荷兰人是第二步,第三步便是扶持起一个既不是荷兰人管辖的,又不是南洋联邦的独立国家,以防止南洋联邦合众国的一家独大。

茉莉芬事件表面上是印尼共和国内部GCD与右派势力的冲突,但黄历却看到了美国人的影子。在整个事件中,左派势力在印尼共和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无情清洗,沙利佛丁、慕棱、陈马六甲等印尼共领导人物被杀害,右翼势力登台。

第一百二十七章马来亚华人新历程

政府必须坚持以民众利益为主导的方针,过分重视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忽视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势必累积出大问题,而产生爆发性的崩溃。在中国大陆败退的蒋政权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最最根本的问题便是没有解决中国的农民和土地问题。

南洋联邦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自四五年便已经开始正面这个问题,并将之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落实。经过筹备和调查,第一阶段土地改革自一九四六年率先在婆罗洲开始。

而作为比较成功的经验,台湾在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措施被精心改善后加以施行。由于婆罗洲地广人稀,土地开发尚不发达,也给建国初期资金缺乏的南洋联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到一九四八年九月,婆罗洲的土地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自耕农数量大幅增加,这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单位生产量。每公顷稻米产量为2600公斤(1938年为2242公斤/公顷),木薯产量达到14000公斤/公顷(1938年为12828公斤)。

同时,大量地主由于土地改革得到了不少的土地赎金和债券,转而进入工商业界,发展工业。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积累了原始资金和劳动力,推动了南洋联邦工业的发展,为南洋联邦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而第一阶段的土地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巩固了民族自由党的统治,为联邦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开始向外推广实行。南苏门答腊州,北婆罗洲,楠榜州议会都相继通过相关土地改革的法律条文。

当然,由于保护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限制了土地兼并和转让,也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实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这看起来还不是很严重,但第二阶段土地改革方案“小地主,大佃农”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提上了日时议程,预计于五零年开始推行。如果成功,便能使农业生产走上规模经营,更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快地推动农业发展。

显然,南洋联邦合众国实施的土地政策令大陆移民感到很新鲜,很惊讶。对于贫苦农民来说,自然是喜出望外,多少代的梦想啊,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嗯,还不能算是自己的,但凭借勤劳的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