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叛?他们就一点没有错吗?背叛的原因其实多在那些领导者之上!”

太史慈有些懵了。他是第一次听说如此直言不讳的言论,觉得有些刺耳,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道理!看着徐健,一时没有说话,心里不知在想什么。

“大哥,你自己也看到了,其实这些人要求的不多!真的不多!他们要的只是一丁点的生存空间和一点点的作为人的尊严!我从没出山过,当然不清楚目前的状况!也不知道这些上位者的所作所为!但我从这些人的口中也大概知道一些,这次出来所见更是如此!听说这里孔大人当值,百姓还能有口饭吃,但也是如此境况!这样飞扬跋扈的人还存在!是在不敢想象其他地方的情形!”徐健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有,大哥,你也别怪兄弟!小弟看来,大哥当的这兵,也只是在为这位孔大人服务!就是去投靠这刘繇刘大人,我想也差不多!军队,是国家的一个组成机构!而当为国出力!不是为一个人或是一方诸侯!这样才不违背作为军人的尊严和道德!大哥,我想你比我更加清楚泰山郡求援的事!我也是听你们说的,你们没有出兵相助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我认为实在不妥!都是一国之军,如何能见死不救?虽然我说军队不是某一个人的,以此理由来说,没有朝廷的命令你们不能动用军队!但可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眼看自己的同袍、自己的兄弟有难而不前去相救,那还是一个军人吗?何况,如果失败,那里可还有一方百姓啊!食其粮穿其衣而不能保全他们,大哥,如果是你,你不觉得惭愧吗?”

第二卷 生存 生活(二十六)

第二卷生存生活(二十六)

听完徐健的话,太史慈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在他看来,徐健的话实在是大逆不道!但细细一想,却很有道理!特别是徐健后来对军队和军人的概述,深深的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在此地当差,不也是听令于孔融孔大人的吗?虽说孔大人是朝廷官员,听令于朝廷,但有时真的感觉就是这孔大人的兵!就是不久前黄巾来犯,不也是孔大人下令不救援泰山郡的吗?如说没有朝廷的命令不能动兵,至少应该派人禀报朝廷吧?如此见死不救自己还配是个军人吗?

见太史慈没有说话,徐健也不好再说什么。二人很快就来到孔府。一见二人到来,早有人上前来接过缰绳,把马牵到后院。二人也在一个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大厅等候。不一会儿孔融也身著便装,来到了大厅,徐健和太史慈一见到孔融,就忙上前参见。

“大人,不知叫徐健前来有何事?”徐健问道。

“也没什么事情,一是感谢徐公子相助,二来想和徐公子聊聊。”孔融说道。“徐公子才学,是在令孔融佩服!”

“我?才学?”徐健诧异的问道,“孔大人,小民何来什么才学?要是有才,那也是蠢才!大人高看我了!”

“呵呵,公子谦虚了!”孔融笑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公子所做此诗,新手前来,何等的才思敏捷,悲天伶人之心跃然纸上,让本官佩服的紧!”

徐健这才明白是自己盗窃别人的诗惹祸了,不由得苦笑,“大人,此诗不是小民所做啊。而是一个古人所作。”徐健是在不知道此诗乃是何人所作,也不想让人误解,故老老实实的说。他却不知道这孔融其实就是一博学之人,一听就更加来劲了。

“哦?是哪位古人?本官怎么没听说过?”孔融一听低头是冥思苦想,却怎么也没有一点记忆。此诗那是后来曹操的小儿子所做,现在曹操都还在四处奔波,他那里能够知道。而徐健也不知道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只是隐约记得好像是哥哥要杀弟弟,这诗就是那弟弟所做的。

“小民是在不知道,”徐健满腹牢骚,他姥姥,就这么点事情,有那么重要,你问这些有个毛的用啊。“我只是听来的。”

“呵呵,看来公子博学多才,本官不如也!”孔融看徐健不像是在说谎。“但不知是从哪听来的?本官想见见此人!”

徐健郁闷了。真他妈的累人!想了想说道:“此诗实在是小民听恩师所说的,是一个当了大官的哥哥怕弟弟和他抢夺王位,要想杀了这当弟弟的。此诗就是弟弟在当时所做,其中寓意大人也知道,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手足相残!”徐健想到把事情推给那个师傅孔融就不再问,那自己就解脱了,可就下来他就更加郁闷了!

“看来公子恩师当时博学多才之人!本官实在佩服!还望公子能够代为引荐!”孔融有些神往的说。他却比知道现在的徐健是彻底无语了!

“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