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了卫涛手中。

说起来,卫涛对于袁绍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感,若不是其冀州乃对于卫涛太过于重要,卫涛恐怕也不会与其冲突。

但如今,卫涛已经是不单单只是想要夺下冀州,更想要一举覆灭袁绍根基,让他知道里通外族所要付出的代价!

“张郃!我要立即赶回邺城主持此次战事。匈奴虽逐,但元凶未平,我心甚是不愿。如今命你继续留守于此。若匈奴再有南下。你可守?”

思量了一阵之后。卫涛当即做出了决定,而且这一次卫涛可不会再让其慢慢消磨,卫涛已经是决定,打破邺城,而后立即挥军南下攻打司隶,定要要除袁绍这国贼!

“启禀主公,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但让张郃有一口气在,定不叫一个匈奴得过雁门关!”

经由此一战,张郃对于卫涛可谓是心服口服,听到卫涛如此一问,当即单膝下跪,一拱手向着卫涛禀明说道。

“好!”

卫涛并没有再说许多,只是立即下令,令得赵云、典韦当即整顿军队,而后又是书信传令荀攸、张辽两人,令其做好军队、后勤的准备。

这一次。卫涛可不单单只是要回去领军,更是要连同自身军队一举带同南下。如此方可一举而溃袁军也!

听闻卫涛传令,无论是张辽还是荀攸准备得都是极快,毕竟大汉四百年,无论再是如何,都有忠心于此之人,张辽、荀攸都是如此之属。

饶是如此,卫涛也是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再是用于整军,方才是南下。

这个时候,除了邺城之外,整个冀州可以说已经全部落入卫涛之手,只等着拿下邺城之后就此易主。

周瑜英才盖世,自然名不虚传,以正面相攻,而后辅以种种手段,几乎就是为卫涛将整个冀州全都拿下。

只要再过上一些时日,那么卫涛自然也就可以将邺城也是收归而下。

若是换做之前,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会用以逸待劳之法,待得邺城不攻自破。

但这个时候卫涛却有些不愿如此,毕竟如此一来耗费时日必定日久,卫涛实在不愿意如此。

“公瑾,除此之外可有速胜之法?袁绍行径你也已知,想到其竟敢以天子自居,将我大汉领土随意分割给外族,我便感觉一日亦不可忍。若公瑾能够有法可用,还请公瑾莫要顾忌,直言便是!”

在听到周瑜对于这一段时间的一系列总结之后,卫涛却是毫不犹豫地直接说道,语气少有的坚决。

“我对大汉如何且是不言,但此等为了一己之私利而弃大汉疆土,大汉子民于不顾者,吾必诛!”

对于卫涛的话周瑜也是默默点头。

无论心中是否是有相助卫涛逐鹿天下,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心思,但哪怕是有一日要推翻大汉,也不可能抹灭整个大汉民族的印记。

哪怕是昔日的黄巾乱匪都能够想到、做到的事情,周瑜又如何做不到?

“主公,袁军据城不出。那逢纪虽然无有大才,但防御却十分严密,如今邺城上下俱是归其所掌,十人以上兵卒调动皆出于其令。纵然是有心思灵动之辈,也不堪为大用,想要让其为我大开城门更不可能。”

周瑜先是摇摇头,而后才是细说而道。

“不过主公既然问起,那么瑜自当尽心。如今邺城已经是士气大落,若主公再将袁绍罪行公布天下,便可得大义之名,本来就有意投靠我军之人必定趁势而起,而后主公再以重军攻城,那么威势之下,再予以劝降,那么必可收奇效。”

周瑜的这一计并不出奇,不过想想也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出奇的,逢纪防御邺城有余,反攻之力却是不足。

加上无论卫涛还是周瑜都心思慎密之辈,根本不会留下什么可供偷袭的空当,邺城落入卫涛手中不过早晚而已。

如今所为也不过就是加快这一进程而已。

如此一看,的确也用不到什么奇谋。

卫涛不是纠结于此之人,在第二日当即将袁绍罪行大白于天下。

其实这事情卫涛早已经是命荀攸所为,只不过邺城被围,根本不可能得知此事,所以这一日,卫涛却是命令麾下士卒将箭矢去了箭头,而后射入城中。

书信所言,皆乃袁绍罪行,桩桩件件根本容不得袁绍抵赖,其上更有言明:若为护佑袁军者,则同为大汉罪人,其罪以诛九族,若是开门投降,那么便是以不知而不论罪。

无数箭矢射入,哪怕逢纪再是如何命人将书信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