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是登峰造极的。我们今天都不能想象,秦朝用了那么大的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秦兵马俑的发现本身也是一个故事,很偶然。1974年3月,陕西有几个农民打井,打了好几天,挖土的时候越挖越硬,也不见水。后来挖出来陶器的残片、箭镞等很多东西,正好一个人路过,他多少见过一些世面,就说这底下好像是文物,把这件事上报了。偶然的一个上报,导致兵马俑的发现,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距今也三十多年了。

现在我们去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看展览,有很多老头儿在那儿给你签名,说是他发现的。当时有案可查的发现者有5个人,现在估计不止15个人在那儿签名,都说是他发现的,大家觉得这是一乐儿。是不是他发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民族有这样的宝藏,被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多大的荣幸啊!我们看到了古人都没见过的东西。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曾发现过兵马俑。当时也是打井,打出过俑。那时候的认知能力特别低,挖出一个俑的头,特别害怕,把它捆起来吊到树上,晒了好几天,晒完以后再卸下来打碎深埋。当时的人非常迷信,觉得不吉利。这在民国初年有记载。

当时没有知识,后来有了相关的知识,就知道了文物的重要性。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还在为国家创造很多利益,每年几百万人参观兵马俑博物馆,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100个国家的首脑都参观过。

【秦始皇的贡献】

如此壮观的兵马俑,反映了当时高度的陶器文明。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想见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这个皇帝做过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往往被我们忽略,就是他统一了文字。

秦始皇拿下江山以后,做了很多事情。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把重量单位、体积单位、长度单位、货币、文字全部统一,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的诏书到了桂林,桂林的人看不懂,不认识你这字,无法执行,所以他一定要统一文字。不统一文字,中央的精神不能下达,到了下面就变味儿。统一度量衡也很伟大,今天可能觉得不是很重要,其实非常重要,我们生活中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因为度量衡的不统一。直到今天全世界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导致有时候遇到一些换算上的问题。西方人愿意用〃磅〃,我们用〃斤〃,两个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换算起来非常麻烦,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不便利。

秦始皇拿下政权的时候,统一文字对他来说有极大的好处。他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让李斯率领一部分人,以秦代的篆书为基础,把战国文字统一成一种容易识别的字,叫小篆。对书法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小篆是一个很重要的书体。一般说〃真草隶篆〃,〃篆〃就是小篆。大篆非常难认,而稍微有一点儿书法知识,或者让人家教一教,小篆基本就能认,跟现代汉字书写的方法基本一致。电影《英雄》里有这么一段:梁朝伟扮演的残剑,天天在书馆的沙盘上练一个〃剑〃字,这个字是小篆,可他写在李斯前头了。残剑是赵国人,他〃心中有剑〃,要拿下天下,可他让我看就是一个残废的剑。他天天在书馆里练李斯后来发明的小篆,还差着好些年呢,这字是后人发明的,所以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在看电影当中,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你觉得很自然;但当你了解这段历史,你会觉得很滑稽。我看这一幕时就觉得特喜剧他写着不该写的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我们民族的好处是后代人不能想象的,是后代人应该感恩的。历史上我们的民族无论怎么分裂,最终要合一,就是因为汉字。如果汉字不统一,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分裂。欧洲就是一个例子,欧洲的文字非常相近,比如英文、法文、德文中有很多字根非常相近,但文字并不统一。中国的方言很多,我想一个人很难掌握中国所有的方言,比如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基本上就听不懂人家的话了。但是没关系,我们只要写字,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文字为准,聚集在这样一种文化、这样一种文字之下的国家,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这就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好处。

【汉俑】

汉俑有两类,一类是兵马俑,非常庄重;另一类是说唱俑,反映生活的另外一种形态。一般来说,要了解一个文化的背景,应该了解它后面的大背景。凡是说唱俑出土多的地方,大多是当时歌舞升平的地方,是国土安宁的地方。比如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