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死人枕着,活人不枕着。

但是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因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枕头上有字,那个字的表达的意思一看就不是给死人的。你比如说它有枕头上这么写的:〃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就是人多的时候少说话,没事早点回家。这一看就不是给死人的,对吧?死人怎么回家。没法回,回家就害怕了,对吧?怎么又回来了这个,对不对?还有呢,枕头上写着:〃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这个也不是给死人写的。死人的头发早白了在底下,爱白不白,对吧?它就还是一种很世俗的哲学,告诉你怎么样去生活。我们今天也适用,就是说你不要去为人争去,跟人家老去争斗,没有意思。生活中让一步宽容一点,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好。

那么,它当时还有一些字,写得也很有意思,它说〃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个过去啊,人出门是个非常艰苦的事,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太舒服了,你想上哪儿,你要坐飞机那就很快;坐火车也很舒服,汽车还有卧铺,都非常舒服。古代出行是非常艰苦的。那么为什么要〃过桥先下马〃啊?那桥都不结实,万一掉下来呢?不安全。〃有路莫行船〃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船上的安全程度低于陆地上。你不能等晚了,天黑了你再找地方住。我们今天多晚都能找地方住,是吧?随便找个宾馆就住下了。那个时候不行,你每个地方找驿站,找旅馆你必须得到达那个地方,如果你在前后不靠的地方,今晚就没地方去了。〃鸡鸣早看天〃呢,早上鸡一叫唤,看看天是不是下雨,干什么?要把事都准备好。这些很世俗地写在枕头上。那么,这就是让你每天看一眼。

我们今天的情感跟古代人有很大的区别,有很多情感丧失了,很可惜。比如,我们今天的思念的情感不如古人。为什么呢?有电话。你不论走多远,拿电话一打,说在哪儿呢?说我在美国呢。啥事没有,听着一样,跟在隔壁一样。没有这种思念之情。

过去的孩子一离开母亲,一离开家里,那母亲的牵挂是今天的人不能想象的。所以你看唐代大量的诗歌中,大量的送别诗,各种送别诗表达了古人那种情感。你比如杜甫的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们今天什么抵不抵万金,我估计在座的年轻的都不会写什么家书了;撑死发一短信,告诉说我已经到了,住下了,这地儿挺好。完了。过去写的是不一样的。

那么宋代人,尤其民间,它大量的这种在瓷器上的书写都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在这个瓷枕上,其实古代人枕硬枕头是有传统的。史书上有这样的枕头,叫警枕〃警〃,警察的〃警〃,警枕警醒的枕头。枕头什么样呢?它就截一个圆木头枕在脑袋后面,上面还坠一个铃铛。你一定要保持半睡半醒,为什么?你要睡死了,一动铃铛就响了,你就醒了。

那谁枕这枕头?司马光。司马光这所以能写出《资治通鉴》,就因为睡了这枕头了,珍惜光阴啊!我们现在的人不怎么珍惜光阴,睡懒觉的人多了,过12点还没起床呢。以后不起床的人就睡这种枕头就起来了。

宋枕造型最为丰富,过去很多美学书对这个都有记载。它的造型有什么呢?你比如有动物形的,狮枕、虎枕;有人形的,孩儿枕、仕女枕;有几何形的,长方枕、八方椭圆、银锭、腰圆、鸡心、云头等,各种随意造型。内容也丰富。马戏、杂技的,你看这熊拴一个链子,这是马戏团的熊,可不是森林里的熊。你看它这熊弄得也很可爱,画得很可爱,圆墩墩的。那么,当时的宋枕中,你比如像垂钓啊、蹴鞠啊,蹴鞠就是踢球嘛,它就反映了当时宋代的民间的很多生活。它这些枕头,陪生者生活,陪死者下葬,就反映当时宋朝人的很多生活理念。

【《枫桥夜泊》瓷枕】

上海博物馆有一个仕女枕,它上面有两句诗,这两句诗很有意思。就是这个枕头,这字你看不见,等会儿我给你念就行,写了两句诗。他这诗写的叫〃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悉眠〃。我们听着很熟悉吧?跟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非常接近。《枫桥夜泊》是怎么说的呢?它说的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跟这上面的字有四处不同。

第一处是〃叶落〃,他写的是树叶落下来,表示秋天;张继的诗呢,是〃月落〃,月亮落下来了。枕头上字是〃猿啼〃猿猴猿啼;张继说〃乌啼〃,一个动物,一个鸟。〃猿啼〃我们都知道,唐诗,大量的诗人都写过猿啼,比如〃两岸猿声啼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的。那么,〃叶落〃说得非常清楚,就是深秋了,秋天叶子落下来。但〃月落〃有一个误差,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