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可惜,这尊大佛没过多久就被一把火给烧了,谁烧的呢?还是和尚薛怀义。《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时御医沈南,亦得幸于太后,怀义心愠,是夕,密烧天堂,延及明堂。火照城中如昼,比明皆尽。〃当时有个御医叫沈南,武则天也很宠幸他。这个薛怀义多少就吃醋了,人在吃醋的时候经常干一些非理性的事。别说薛怀义,今天的人也这样,一吃醋最少得摔一碗,对吧?那么,薛怀义就一把火把天堂烧了,烧了整整一宿,到天亮的时候全都没了。

按理说,薛怀义的行为算是大逆不道吧?武则天得狠狠处置吧?武则天心胸有时也比较宽,就说:〃得了,甭处置了,再盖一个吧。〃这下好了,他们俩争风吃醋,就把咱们的国宝烧了。如果这座夹纻大佛能留到今天,那一定是举世的国宝。当然,留到今天,小指头里能待几十个人的记载肯定也不攻自破了。武则天为薛怀义开脱,拿宝贝不当宝贝,可见当时国力非常强盛,有钱,也就不计较了。跟今天摔一个碗就摔个一碗吧,明儿再买一个,是一个意思。

我们看到这一段历史,有时还会有一些其他感受。比如对武则天来说,这事儿是爱情的力量,她没有保护的概念,她就不知道烧了夹纻大佛在中国文物史上是多么惨痛的一件事情。她只知道底下的人争风吃醋,很可能心里还挺高兴,不都是为了她吗?

【越想越痛心】

夹纻佛像在唐、宋、元甚至到明,都做得比较多,清以后就很少了。那为什么今天很少看到夹纻佛像呢?因为它体轻,太容易被移动,所以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部分重要的夹纻佛像都流向了国外。如果是一座大石佛,运起来是件很麻烦的事,成本也高,轻的运输容易。

我曾经买过一座夹纻佛。我印象很深,买的时候还真不知道它是夹纻佛,就是觉得那个佛像真漂亮,年份什么的都很好,一拿特别轻,里头全是空的;胎非常薄,大概有两三毫米厚。买回来以后我就翻书琢磨,才知道它叫夹纻佛。等我知道它是夹纻佛的时候,来了一个朋友,一进门就喜欢上了,在我家赖着不走,非说:〃你匀给我吧,匀给我吧。〃我说:〃你要它干吗?你也不信佛教。〃他说:〃我信佛教,回去摆着。〃因为当时我买得比较便宜,也是碍着面子,跟那朋友很熟,他又表现出一副虔诚的佛教徒模样,我没招了,得了,匀给他吧。他就拿走了。

隔了有十年,有一次我突然想起这事,就问他:〃那夹纻佛呢?我上你家怎么没见过啊?〃他说:〃什么夹纻佛啊?〃我说:〃就是你当年说回家摆着、供着的那个夹纻佛啊。〃他说:〃不好意思,让我贪图小利给卖了。〃我想起这件事就痛心啊!我要知道他卖,我就真的不给他。当时就是想,我摆着他摆着都一样,再加上也觉得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像今天,机会相对来说就少了,那时无时无刻都有机会,匀走就匀走了。结果没想到这座夹纻佛自打离开我家,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它一眼,越想越痛心。

【横向比较】

五代到宋这段时期,漆器变得更为精致。此时的漆器能够看出贵族化倾向,主要是为贵族准备的。贵族总要有一点儿标新立异的东西,显得跟人家不一样。当大部分人使用瓷碗的时候,贵族愿意用漆碗。所以宋代出土的漆器大部分都跟生活有关,碗盘一类为多。这部分漆器在出土的时候,造型高贵周正,往往跟墓主人的身份是相符的。比如江苏出土了大量宋代漆器,墓主人在当时都算有钱有势的人。

宋墓中出土的漆器造型多样,有花口碗、花口碟、海棠形碗等等,跟当时的瓷器非常接近,宋瓷中也有花口碗、海棠形碗。那么,我讲瓷器的时候讲过,宋瓷中有紫定、红耀州,都是紫褐色的瓷器,这种紫褐色瓷器其实就是深受漆器的影响。贵族使用漆器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那么这种仿漆器效果的瓷器也算是一种比较高档的瓷器。

再有,我讲定窑的时候讲过,定器有芒,口上带有涩圈,是为了镶金属边。今天出土的大量宋代漆器都镶有银边,明显是受到瓷器的影响。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可见当时各种工艺相互之间有着非常强烈且明确的影响。不是各干各的,是横向关联紧密。

此外,宋代红漆戗金的漆器非常流行,在红色的漆器上用针或锥等利器先画出图案,再涂上金粉。虽然当时这种戗金漆器也属于高档漆器,但它非常世俗化。它不是宫廷所用,而是民间所用。比如上面常出现的沽酒图、花卉图,都符合宋代人的大众审美。

【《髹饰录》】

由于工艺的进步,明清两代已经有办法将各种颜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