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玻璃胎画珐琅的鼻烟壶都画得非常细致,非常优美。雍正时期做过一个玻璃胎的鼻烟壶叫〃节节双喜〃仿竹子的,一节一节的,上面画两个蜘蛛,蜘蛛在我们过去文化中有〃喜蛛〃之称;你以后一出门,你们家门框上落下一个蜘蛛,你别不高兴蹭一脸蜘蛛网,没有什么坏事,那叫出门见喜,好事。

雍正时期的这个玻璃胎画珐琅,节节双喜鼻烟壶,全世界目前仅此一个藏台北故宫:我们查了一下档案,档案非常有意思;雍正元年,造办处珐琅作明确记载:四月十一日 做得铜胎节节双喜珐琅鼻烟壶一件;八月初四做得铜胎节节双喜珐琅鼻烟壶一件;那一年做了两个铜胎的画珐琅。到了雍正六年,时隔六年 七月十二日 做得玻璃胎烧珐琅 节节双喜鼻烟壶一件,你看他这记载,乾隆时期大量的鼻烟壶一下单就做500个,做几十个!这一个就做一个,元年四月份做一个,八月份做一个是铜胎的,隔了六年又做了一个玻璃胎的;今天这个玻璃胎画珐琅侥幸存到今天,这就是全世界的唯一孤品;这孤品啊,从档案上看那就是〃儿子〃那两爹呢,至今没有找着,大家有功夫可以去找找,非常重要。

【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的品种中,内画鼻烟壶是出现的最晚的一个品种,也是中国历代工艺中出现最晚的一个品种。我们在晚清之前中国人不知道什么为〃内画〃,我们鼻烟壶能看到的所有的品种名贵的,一般的都比内画鼻烟壶早。鼻烟壶到了晚清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出现一个颓势的,整个质量是在下降的,你不要看它的需求在增加!但它整个鼻烟壶的质量是明显的下降,当时国力在下降,反应到具体的每一件东西都为国家分担啦!所以我们有时候说看到一件东西就知道当时的历史的背景了。历史的背景一定会从一点一滴中反映出来。

鼻烟壶在晚清整个下降的时候,内画鼻烟壶异军突起,它以新的艺术形式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内画鼻烟壶一般情况下,是画在水晶壶或者玻璃壶内。它首先工艺上就要把这鼻烟壶处理一下,它里头要搁上金刚砂要串堂,摇晃,使它变毛才可以绘画。用特制的竹笔在里头反向画,我们知道里头的你看到的画面是反向画过去的;所以它非常需要内画师的功力。对书画的理解,尤其对他对笔的控制,对他所要表达的意境的控制,他跟直接在纸上作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晚清著名的内画大师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 、丁二仲等等。

周乐元最早是一个工匠,以画宫灯为生。中国过去有很多娟糊的宫灯呢,画师在绢上作画,里面点上蜡烛以后非常漂亮。周乐元在画宫灯的时候发现了内画工艺,此后就改练内画,终成大家。周乐元的作品,主要就是山水小景,比如他常画的就是风雨归舟图,春风得意图;他画得都是比较大众的题材,他的创作活跃时期大约是在光绪的前期。叶仲三画历史题材比较多,他喜欢古典文学《三国》《红楼》《水浒》画风尘三侠,他这些东西画得比较多,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丁二仲的作品则是非常有特点的文人画,他自幼书看的多,通晓六艺,喜欢画山水,画的画文人气非常足,我曾经就买过一个丁二仲的鼻烟壶,当时很多人都不认,他的参照物少,他不是以画鼻烟壶为生,所以作品相对比较少。

【马少宣的肖像画】

说到晚清的内画大师,不能不提马少宣。马少宣的绘画题材众多,但最著名的是人物肖像和书法作品,在当时堪称一绝。要在鼻烟壶里画一个人的像要画得传神,要酷似是非常难的,尤其是书法,书法又要写出韵味但是他是反向写的;我们今天写个字,写好了都不容易,那你反着写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要受瓶口的限制。

当时马少宣为社会上很多名流都画过像,我们今天存世有相当一部分,每个都画得相当精彩,我们有的人根本查不到,不认识,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那个照片是画得栩栩如生,比如1918年他为逸安居士画肖像玻璃鼻烟壶,这个人物呢是背手而立身形兼备,目光炯炯,背后书了一行小令是马少宣自己写的:”仁者寿,壶中天。独此冰心一片,堪历千百年。“写得非常真挚昂越。

马少宣曾给一个叫虞卿的人画过一个肖像鼻烟壶。这个人当时非常年轻,穿着西服,即将出国留学,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力往往就差那么一点儿,画人非常难,它跟画花草是不一样的,你能不能抓住这个人的神情是最重要的。马少宣在壶背面这样写到:”终贾之年,求师万里。麟阁云台,请从此始。染人之易,甚于丹青,勉尔令德,视此图铭。“这段话言辞恳切,语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