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一个身着灰色棉布袈裟,年纪未满三旬的僧人走了出来。刘子秋见他如此年轻,虽剃了个光头,却没有戒疤,只以为是弘忍的师兄,微微躬了躬身,说道:“这位师父,请问道信大师何在?”

那僧人笑道:“贫僧便是道信。”

刘子秋没想到四祖道信会这样年轻,而且连戒疤都没烫,不禁大吃一惊。道信确实年轻,也只比刘子秋大了七岁。但他头上没有烫戒疤,却是刘子秋误会了。因为烫戒疤是元朝以后的事情,这时候出家还没有这个规矩。

这时,弘忍已经说道:“师父,贵客请到。”

小和尚的语气中竟透着几分忐忑和紧张。

道信却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弘忍,你没有让我失望,已经能够看出来了。”

弘忍却低下头,小声说道:“师父,其实我没有看出来。”

道信笑着鼓励道:“不,其实你已经看出来了。”

弘忍沉默片刻,紧皱的眉头忽然舒展开来,双手合十,念了个佛号,说道:“师父说的对,徒儿已经看出来了。”

刘子秋听不出他们在打什么机锋,只得干咳两声,说道:“不知道信大师召在下前来有何吩咐?”

“不急,不急。施主请先随贫僧来,听贫僧讲一个故事。”

第61章 交锋

草庐内的陈设简单到了极致,两只蒲团,数卷经书,别无他物。刘子秋学着道信的样子,在蒲团上盘膝坐好,聆听宣讲。

八年前,道信驻锡于破头山,遇一栽松道人。栽松道人问道:“你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吗?”

道信回答道:“你已经老了,终能闻道,又可渡得几人?如果转世再来,我可以等你。”

栽松道人离了道信,恰遇一少女在河边浣衣,于是上前问道:“我可以在你那里借宿吗?”

少女答道:“奴家父兄皆在,你可以去求他们。”

栽松道人却道:“只要你答应了,我便敢前往。”

少女点了点头,再看那道人,却不见了踪影。这少女姓周,洗完衣服,回到家中以后,竟有了身孕。未婚先孕,伤风败俗,那少女便被父母逐出家门,四处流浪,乞讨为生。挨够十月,少女生下了这个不明不白的孩子。

因为是未婚生子,周姓少女自己也觉得不吉祥,便将孩子丢进了一条脏水沟。第二天,少女再去看时,那孩子竟然逆流向上漂浮,皮肤鲜亮白皙,令少女十分惊讶,因而下决心将孩子抚养成人。从此,周氏带着孩子相依为命。

转眼过了七年。一日,周氏正带着孩子乞讨,在乡间遇到了道信。道信便对周氏说道:“这孩子骨相奇特,虽不及佛的圆满,但如果出家修行,二十年后当有所成,继承佛法慧命,众生所依。不知女施主可舍得?”

周氏其实心中不舍,却说道:“当看此儿自己心意。”

道信便问那孩子:“汝何姓?”

那孩子答道:“姓既有,不是常姓。”

“是何姓?”

“是为佛性。”

道信又追问道:“汝果无姓乎?”(你当真没有姓氏吗?)

那孩子却道:“性空,故无。”(姓氏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因而无姓。)

周氏在旁边听着他们一问一答,再联想到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终于答应了道信的请求,将孩子舍给了道信。道信替这孩子取了个法号,叫做弘忍。

故事讲完,师徒俩齐唱佛号。道信双手合十,说道:“施主听了贫僧所讲的故事,可有什么感悟?”

佛家讲究轮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后世流传的佛印禅师赶五戒,就说的是五戒和尚转世投胎成了大文豪苏东坡,佛印禅师恐他堕落轮回,舍身相随的故事。还有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不一而足。

刘子秋一直不太相信这些比较玄乎的东西,但今天的故事却是两位主人公亲自讲出来的,而且道信还能预知自己的到来,又不由他不信。

世上有许多超自然的现象,比如他这次穿越,就是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道信真有知过去未来的本领也说不定。刘子秋忍不住抬头看向道信,正对上他那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睛,不由自主地便打了个寒战。

特种兵的训练课程有一项就是应对审讯。身为特种兵,执行的都是最为危险的任务,深入敌后更是家常便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被敌人俘虏。所以,如何应对敌人的审讯,保守各项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