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东突厥还没有染指中原的打算。等到冬天来临,恐怕边境就不会平静了。

陇西是刘子秋嵌入关陇道的一颗钉子,刘子秋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但他暂时也不可能把重兵放在这里,至少在来年夏天,水草丰美之前,他还是先要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突厥方向。如何确保陇西不失,李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棋子。刘子秋能够给予李家的,就是由李家人自己来治理陇西。这个看上去不似条件的条件,对李家的诱惑却是极其巨大的,同时也是任何其他一个掌权者不可能给予李家的。

作为七大世家之一,李家的势力并不仅仅局限于陇西,无论杨玄感还是李渊,他们手下有许多人都是李家子弟。而且七大世家彼此也多有响应,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团结起来,一任何人都不敢小视的一股力量。陇西一旦真正成为李家的陇西,李家自然不希望再有别人插手其中,无论杨玄感还是李渊,都不会轻易踏入陇西。有了陇西这面盾牌,就会给刘子秋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让他可以从容发展。

这时,站在李老太爷身边的一名白发老人忽然站出来说道:“陇西太守岂是那么好当的?刘大人若是信任我李家,可否容许我李家在众子弟中另选贤能?”

此话一出,不仅李坚皱起了眉头,就连李老太爷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刘子秋呵呵笑道:“这位老先生说话有欠公允。攻取陇西,李大人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功必赏,有过则罚,是刘某的一贯作风。至于家子弟是否另有贤能,能不能担当重任,那就看李大人的眼光了。刘某相信,李大人必定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从李老太爷的反应,刘子秋已经判断出来,李家并不是铁板一块,这让刘子秋更放心把陇西交给李家。李家诸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免不了互相牵制,倒也方便了刘子秋对陇西的控制。何况他力挺李坚,李坚自会记着他的好处。

这回,不等李老太爷再说话,李坚已经抢着长揖到地,大声说道:“请刘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刘子秋点头笑道:“李大人免礼,能得李大人相助,刘某幸甚!”

这并不是刘子秋说的客气话。他手下正缺少治理地方的能吏,李坚能够从众多李家子弟当中脱颖而出,绝对不是碌碌无为之辈。至于李坚是向着他刘子秋多一点,还是向着李家多一点,并不在刘子秋考虑范围内。正如樊梨花所预测的那样,刘子秋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又岂会在意一个陇西的归属。真正等他坐拥天下,要想对付一两个世家,他还是有把握的。

因为有那个白发老人出来打岔,李老太爷也不再矫情,乐呵呵地说道:“刘大人,再站在外面,酒菜都凉了。”

刘子秋拱手谦让道:“老太公先请!”

李老太爷免不了又是一番谦让,众人这才簇拥着刘子秋进入李家大院。

当年刘子秋去过秣陵镇的谢家大院,见到了那股恢宏的气势。但是和李家大院相比,却还少了一种感觉。刘子秋四下打量半天,这才明白。谢家大院缺少的是一种沉淀,一种历史的沧桑。毕竟谢家由中原迁往江南也就是近两百年的事情,而李家已经盘踞陇西千年之久,就连院子里的那两棵老柏树,都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李老太爷见刘子秋在院子里四下观察,心下又紧张起来。他为了显示诚意,并没有预备守卫。但背不住李家其他人自作聪明。直到看见刘子秋脸上露出恍然的神情,李老太爷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感觉刘子秋今日登门,比年初接待杨广还要费力。那时候杨广只是借了李家宅子一住,所有宫女、太监、侍卫甚至厨子都是从洛阳宫中带来的。并不需要李家的人做什么事情,还可以品尝宫廷的美食和琼浆。

李家作为千年世家,安排的这顿接风宴也是极其丰盛,各种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不过,李家子弟虽多,真正能够陪着刘子秋坐在席上的只有六个人,李老太爷,那个白发老人,李坚,还有另外三个中年人。一番介绍之后,刘子秋才知道,李老太爷大名叫做李长山,那个白发老人是李老太爷的亲兄长叫李长风。李长风虽然不是李家的家主,在李家的地位却很超然,说话很有份量。三个中年人,有一个是李老太爷的儿子,叫李蓦然,一个是李长风的儿子,叫李蓦庆,还有一个是李老太爷的侄子李蓦云。原来,这三个中年人分别代表李家的三支。

李坚是李蓦云的儿子,本来没有资格坐在这里,但刘子秋任命他做了陇西太守,他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众人分宾主坐定,吉仁泰和达愣各自手按马刀,站在刘子秋身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