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 (第1/4页)

高丽人很狡猾,面对强大的汉军援兵时,会选择主动退却,等到汉军援兵撤走以后,他又会卷土重来,反反复复,令人不胜其扰。要想全歼这支入侵怀远城的高丽军队,就必须设法绕到怀远城的东面,堵住他们的退路。

即使对于终年在草原上生活和训练的游牧骑兵来说,这条路也并不好走。毕竟这条路过去是边境,人迹罕至,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变数,尤其在这寒冷的严冬。不过,为了对付可能遭遇的严寒,汉军游牧骑兵早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他们都穿着丝绸内衣和厚厚的棉袜子,三层皮甲里面衬着羽绒内胆,最外面还罩了一层保暖效果最佳的狼皮袄。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一路上仍然出现了冻伤减员的情况。来到山岭下,已经有一千多名士兵被迫离队,进入附近的部落休养。而马匹的损失更大,原本每人三骑,现在已经变成了每人两骑。

不过,文昊依然信心满满,因为翻过这座山岭,他们就将进入契丹人的地盘。顶着漫天大雪,将士们嚼下一片片肉干,尽力补充着能量。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山岭上将比山岭下更加寒冷,对他们的考验这才刚刚开始。一路上,不停地有士兵想停下来相互拥抱取暖,都被率队的军官用皮鞭驱散。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停下来,往往就意味着死亡。这是一场对意志与体力的考验,长期艰苦的训练让大多数将士们坚持了下来。但是翻过山岭以后,五万大军再次减员两千多人。而这两千多人就没有他们的同袍那样幸运了,他们被永远留在那座冰雪覆盖的山岭上。

翻过山岭,风雪也渐渐停了下来,一轮夕阳挂在山巅。文昊再次下令:“安营扎寨,明天一早启程!”

这是出发以来,汉军游牧骑兵第一次正式扎营。一路上,他们都是随便掏个雪窝子,靠在一起挤挤就过了一夜。而文昊也是因为知道翻越这座山岭让大家的消耗夶大,这才决定正式扎营,为的就是让大家能够迅速恢复过来。而再往下走,他们将进入契丹人控制的领地。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将不会再次扎营,这是他们唯一一次能够得到充分休息的机会。

对于这次机会,将士们都特别珍惜。尤其被他们视为伙伴的战马,更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这一路过来,战马的折损率远高于士兵的折损,因为冰雪的覆盖层太厚,战马很难寻找到雪层下面的牧草。饥饿的战马抵御严寒的能力下降,才造成了这样大的损失。现在,剩下的这十万匹战马,也大多瘦弱不堪,而接下来,他们将要走出大汉所掌控的范围,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这时候,就必须让战马尽快恢复力量,去适应即将来临的残酷战斗。

这一夜,将士把自己最珍贵的炒面都贡献了出来,让各自的战马吃了个饱。这也就是游牧骑兵,如果换作其他部队,绝对会宁愿舍弃肉干,也不会浪费炒面。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长期饮食结构上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别。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文昊和角里延都是顶盔贯甲,面色凝重地盯着眼前那幅巨大的地图。这幅地图已经由斥候根据新掌握的情况进行了完善,比以前详细了许多,就连一些游牧部落的宿营地都标示得清清楚楚。这些宿营地很重要,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冲进这些宿营地获取补给。说得更直白一点,那就是去抢!他们本来就是游牧骑兵,而就地补给原本就是游牧骑兵作战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文昊的目光现在并没有停留在那一个个小黑点所表示的宿营地上,他的手指落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蓝色线条上:“天亮后,沿着这条河一直向东!”说话间,文昊的手指也顺着那条蓝色曲线一直走下去,然后忽然一拐,又道:“从这里折而向南,直抵怀远城东!”

那条东西向的蓝色线条所代表的河流叫做弱洛水,是一条贯穿整个契丹领地的大河。在这个季节里,河水肯定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冰层,沿着结冰的河水行军,虽然马蹄打滑,速度受限,但在方向上却不容易发生偏差。更重要的是,冬季大河结冰,少有人来,可以保持秘密行军,而不致被人发现。同样的道理,文昊选择向南的行军路线也一条河流,当地人称之为辽水。

角里延皱着眉头,说道:“陛下留给咱们的时间只剩下五天了,如果走这条路线,恐怕不能按照赶到。”

这五天之内,他们不只是要赶到怀远城,而且必须打下怀远城。怀远虽然只是一个边境小城,但他们是游牧骑兵,擅长的是野战而不是攻坚。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就必须在时间上给自己留一些预备量,至少也得有一天时间,这是底线。

之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也是因为他们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