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李世民淡淡一笑,说道:“王大人误会了,你去不去洛阳,小子岂敢多语。小子此番前来,只是告诉王大人一个消息,以免王大人中了那刘子秋的奸计,错把他当作好人!”

王世充已经冷静下来,盯着李世民的一双眼睛目光如炬,哼了一声,说道:“二公子放心,在下与刘子秋之间的仇怨岂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在下此次前往洛阳,只是暗中看一看女儿,绝不会轻举妄动,免得下了大事。”

李世民笑道:“王大人既有此心,小子便无话可说了。不过,有件事,小子还是忍不住要告诉大人”

接着,李世民便把李渊教他说的那一套话讲了出来。听完这番话,王世充一下子便跌坐在地,咬牙切齿地说道:“刘子秋敢欺吾**,吾与他势不两立!”

一直默不作声的王三忽然问道:“如此隐密的消息,不知二公子从何而来?”

西北民风彪悍,王三作为一个胡人,能够在这里拉起一支队伍,并且纵横多年,可不是单凭武力就可以做到的,他的心思同样缜密。而且王世充将他倚为心腹,包括过去的许多事情都没有瞒着他,他自然知道王世充与李渊之间的过去,对李渊也是时刻防备,绝对不可能轻信李渊说的话,更不相信李渊会派他最心爱的次子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会宁,就为了告诉王世充这个消息。

要知道,在陇西李渊那处庄园的周围,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许多探子出没。李渊父子无论到哪里,都会有密探远远地跟着。所以,李世民才会精心伪装。但是,他光明正大地出行,除了会遭遇跟踪以外,并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伪装潜行,一旦被朝廷探子发现,肯定会受到来回盘查,甚至会把他抓进大牢,严加审讯,但李世民还是来。

危险并不只在于朝廷的密探,王世充跟李渊之间的恩怨,也同样会带给李世民危险。谁也不敢保证,王世充会不会突然发难,对李世民或杀或扣。所以,李渊过去跟王世充之间传递消息,都只是派一些得力的手下,还从来没有派李世民亲自来过。

李世民似乎知道王三的疑问,笑道:“因为家父在刘子秋的皇宫中埋有一粒棋子!”

第77章 最好的结局

。5。

“棋子?”王世充当然明白棋子两字所代表的含义,他忽然觉得李渊真是太可怕了,居然能够将棋子埋进刘子秋的皇宫。不过,王世充也是一代枭雄,很快便恢复了镇定,摇头说道:“刘子秋生性谨慎,手下能人异士众多,又怎么会让不相干的人混进皇宫大内。二公子这番话,只怕有些言过其实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家父当年险些便成了那座皇宫的主人,虽然为刘子秋那个贼子所乘,但埋下几名亲信又有何难?”

确实,当年宫中许多太监、宫女都是李渊的亲信,连萧嫔母子都被他看得死死的,而刘子秋占领洛阳以后,只要仍然留用宫里的老人,就难免会有李渊的奸细混迹其中。事实上,刘子秋并没有对大隋皇宫中的那些旧人进行清洗,而是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留用了下来。当然,刘子秋也明白,这些人当中肯定有李渊的亲信。但他也知道,这些人当初依附李渊,更多的是情势所迫。如今天下已经换了主人,这些人自然会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另一方面,刘子秋让这些人留在宫中,也是为了试探李渊,看看他跟宫里的这些人还有没有联系。毕竟把守皇宫的已经全部换了刘子秋信任的侍卫和女卫,这些人再想传递消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几年来,刘子秋并没有发现宫里的太监、宫女跟李渊有过什么关联,但他也没有掉以轻心,已经逐步地把那些年长的宫女放出宫外,令其各自嫁人。整个皇宫里的宫女几乎换了个遍,现在皇宫中的宫女大多来自高丽、百济、新罗以及漠北的游牧部落,另外还有一部分从波斯买回来的奴隶以及陈棱从非洲带回来的土著妇女,这些宫女是不可能再跟李渊有任何交集的。

真正可能跟李渊存在联系的是那些旧宫殿中的太监。刘子秋毕竟来自后世,思想跟这个年代的人多有不同,他对于皇宫中使用太监并不赞同,认为这是非常灭绝人性的行为。只是原有太监都成了废人,把他们放出宫去,恐怕也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甚至会遭人白眼和欺压。刘子秋心生仁慈,便把他们留了下来。不过,这些太监已经难以再接触到大内的核心,只在外围从事一些洒扫工作。因为后宫中有许多来自漠北的年轻姑娘,这些姑娘们的力气并不比那些太监小,完全可以胜任原来由太监承担的工作。

大汉皇宫中的这些变化,李渊、李世民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