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戴笠向蒋介石建议道:“校长,既然他们以北上抗日为理由拒绝出兵剿匪,那就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北上和日军开战去。这样可以借日军的手,达到削弱卫**的实力目的。”果然不愧是干特务这行的,够阴险,借刀杀人用得这么纯熟。

戴笠这话倒是提醒了蒋介石,他卫**不是不愿意出兵江西内战,想去抗日吗?那就调他们北上和日本人死掐去,卫**就是再厉害也没有对抗日军的实力。而且还可以把战争责任推到卫**身上,日本人也找不到借口指责南京政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数日后,南京国民政府就电令卫**出兵一部至热河省协助东北军主持防务,这道命令正中王旭下怀,自然是立即回电答应了。

卫**如此欣然领命大大出乎蒋介石等人的意料,他们本以为卫**宣誓抗日不过是喊喊口号收拢人心罢了,对这个调令起码会借故推脱一番的。不说南京方面,就是全国各地方势力,谁能理解卫**这样一个没有面临日军直接威胁的军阀势力不保存实力,反而积极谋求抗日,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王旭当然不会顾及别人怎么想,北上热河抗日不仅是他所希望的,而且也是一个练兵机会,让卫**通过交战熟悉日军的作战方式,为日后的全面抗战做准备。

于是,卫**这个战争机器又再次开动起来了。

第一百章 少帅之称 驻防朝阳

在接到南京国民政府的调令之后,王旭便立即决定出动卫**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军万人北上之所以出动武器装备最好,兵员素质最优秀,战斗经验最丰富的第一军,是因为这次要面对的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尽管这些年来王旭一直倾力打造他的军队,卫**目前在中**队中战斗力也算数一数二了,但并不敢有丝毫狂妄,而对日军有所轻视

选择出战部队并不需要王旭多加思索,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出征军队的后勤补给云南省和热河省之间的距离,完全可以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了,这无疑会给后勤补给方面造成很大的困难衣食等生活物资还好说,蒋介石想要卫**去和日本人拼命,这方面还是很乐于帮助解决的题在于武器弹药的补给,现在卫**的装备不是德制就是美制,中央军自己还在竭力购买以满足自己部队的需求,怎么可能给卫**补充呢?当然啦,如果蒋介石哪天脑袋秀逗了,还是有可能的

最终,王旭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东北军的军用机场进行空运,如今卫**的航空运输队已经扩充到了架军用运输机,这么强大的空运能力自然是可以将第一军全体官兵和装备运送到察哈尔去,然后再开赴热河现在日本人还没有对中国的领空进行封锁,而且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并不是很注重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线,所以并没有给卫**的北上制造什么麻烦

虽然航空运输部队很便利,卫**第一军也很快就到达了热河境内,但是此时日军已经开始在朝阳刻意制造冲突,为他们的入侵寻找借口了热河的形势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下,能有强援来助,张学良当然是很高兴,亲率一众东北军军官前来迎接卫国

“学良仅代表东北军将士欢迎胡军长和少帅的到来。值此为难之际,贵军能不远万里前来相助,华北民众无不感激不尽!胡军长,学良特意备了些许酒菜,给诸位接风洗尘,还望不要推辞张学学良满面笑容地向王旭等人迎上去说道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张学良并不是非常在意为首的王旭,反而更关注胡二这鸟人

其实也不难明白,这是因为张学良认为这次北上的卫**第一军地最高指挥官是军长胡二,王旭不过是一来凑热闹的纨绔公子哥罢了也不要奇怪张学良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因为他很清楚少帅这个称呼代表着什么

在那时候,少帅不是一个美称,尤其是对成年人,少帅的含义与衙内差不多。被称为少帅,总有庇荫于父亲。本人没什么本事的意思。虽然张学良自己也曾被称作少帅,但心气高傲的他是非常厌恶这个称呼的,所以他地部属在公开场合只能称他的官衔。如“军团长”、“总司令”、“总指挥”等在后世一些表现张学良的影视作品中,下属进房间报告工作,开口闭口“少帅”,纯属于想当然,误导无知青少年的。

至于王旭的少帅称呼,那是因为他一直在公开场合自称为卫**的少帅,自然所有的人都称他为少帅王旭本身也是被后世电视误导的无知青少年之一,所以不但没有觉得什么不舒服,反而有些暗爽

不过王旭这个少帅可是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可不是什么可以忽视地公子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