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英国人的利益和中国人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中国人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中国人的利益,这难道不对吗?

喝咖啡看中国人苦战了好几年的英国人,忽然发现咖啡的味道是那样的苦。

事实上,中国方面的决定非常正确。当时日军华中派遣军正集结于长沙以北,驻华中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阿南惟几一方面为牵制中国军队增援港九及缅甸,一方面试图乘虚夺取长沙,打垮第九战区,出动12万兵力,于12月24日强渡新墙河南进,再度进犯长沙,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中国军队指挥官,人称“老虎仔”的粤军名将薛岳果断中止增援香港的作战计划,实施他早已制订好的“天炉战”计划,将第四军、第三十集团军等决战兵力放在两侧,以第十军坚守长沙,将敌人诱至“炉底”的长沙,两翼伏兵从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猝然出击,将日军包围歼灭。

会战一开始,湖南民众以“焦土抗战”、“与日俱亡”的悲壮气概,一夜之间便使日军无法在战区内获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也沟堑纵横,日军的坦克、牵引车、野炮、重炮均不能通行。守卫长沙城的第十军将士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拼死抵抗,骄横不可一世的“皇军精锐”在长沙城下竟无法越雷池一步。我岳麓山上的重炮群居高临下,一颗颗炮弹向日军倾泻,每一声爆炸都引起中国军队的阵阵欢呼声。

1942年1月4日拂晓,我军形成对日军的三面合围态势,弹尽粮绝的日军狼狈突围。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敌人杀得溃不成军。残余日军最后靠着施放毒气和空军的掩护才得以逃回原来的据点。16日,日军司令部从岳阳撤回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第四军五十九师师长张德能中将因缴获日军军旗,积功升任第四军军长。

日军非万不得已是不在战场遗弃尸体的,这次却未及烧完。日军撤退的翌日早上,薛岳等由岳麓山回长沙二里牌驻地,车过八角亭后,看见日军遗尸遍野。参谋长吴逸志命人把已经掩埋的日军尸体全部扒出来,加上遗尸埋在一起,堆一个高台子,并勒石留念,上书“倭寇万人冢”,旁书“陆军中将吴逸志题”。

此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本因在长沙惨败,再次意识到中国实力尚存,不敢遽尔从中国战场抽出兵力。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是同盟军在全球战场上唯一之亮色。”

但是,中国军队的北上,给香港的防御,却抽去了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人,也涮了大英帝国一把。

十四

14…15中国女作家萧红在黑龙江呼兰的墓地,萧红在日军攻占香港时生重病无法撤离,一个月后于清寒中病逝。端木蕻良在朋友的帮助下,把妻子的骨灰埋葬在浅水湾海边的荒滩上。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迁回故乡,时隔四十余年,而萧红一生,只活了三十一岁。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胜利,使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阿南惟几大将不光彩地离开了中国战线,虽然咬牙切齿,但这位日军中的“天才”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洞庭湖畔来复仇了。在密苏里号上日本陆军签字投降之前,参与夺取近卫师团继续战争的,正是这位一贯军礼服笔挺的阿南将军,他时任陆相,不久畏罪自杀。其子现任职日本外务省,倒是一位亲华的外交家。

中国军队的北调,香港的防御就陷入了绝境。14日九龙沦陷以后,酒井隆并没有急于进攻香港,而是两次派人劝降。

港督杨慕琦坚定地拒绝。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24)

大英帝国的狮子老了,但是狮子虽老,在豺狼面前还要尊严的死去。

香港方面尽力组织了抵抗的力量。

英军的作战部署由莫庇德少将统一指挥,部队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军由华莱士准将指挥皇家来福枪营、印度旁遮普营,驻守香港仔等阵地,西路军由罗森准将率领加拿大营、印度拉吉普特营,以及苏格兰营残部,驻防筲箕湾等阵地。

中国方面,驻香港的各个机构组成联合办事处,公推陈策为主任,坐镇亚细亚行,组织人力物力,收容义勇军散兵,协助英军作战。其实,陈策对香港的沦陷,早已有所准备。事变前,他已做出一系列安排。他派遣国民党港澳党部常务委员林卓夫前往澳门,在香港失陷后保持港澳部正常运转。香港沦陷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