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李鸿章家族 宋路霞

一个家族与一个时代

晚清历史上;李鸿章活动极广;影响极大;争论极多。李鸿章去世以后的一个世纪中;关于他的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传记、年谱、回忆录不胜枚举;论文难计其数。前两年的电视剧《走向共和》;更使李鸿章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街谈巷议;家喻户晓。

史学界同仁都知道;李鸿章研究;成果极丰;起点极高;要出新意;已经难矣乎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翻读《李鸿章家族》;原不抱很高期望;但是;读着读着;便渐渐地被书中内容所吸引;难以释卷。一个家族;因李鸿章的命运;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悬殊之大;有若天渊。这部家族沉浮史;本身就是近代社会变动的缩影;很值得研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兴旺的家族本不见多。同一时代;因环境、境遇的差异;不同的家族显现出不同的色彩。有的呈上山型;越来越好;渐入佳境;如无锡荣氏家族;有的呈下山型;每况愈下;渐趋式微;如无锡张叔和家族;有的呈闪电型;稍纵即逝;旋起旋灭;如许多军阀家族。李鸿章家族则呈波浪型;时起时伏;蜿蜒向前。

这个大起大落的家族;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竟出了那么多的人才;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散处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这种众多人才出于一家的现象更值得研究。家境、家风、家教、遗传基因、个人气质、逆境的锻炼;都在家族演变中发生作用。这样的家族;实在是社会史研究的极好个案。

为了写这本书;作者搜集、查阅了许多第一手资料;除了已刊的李鸿章奏稿、文稿、各种传记;还有李鸿章、李瀚章、李经羲等人的未刊信札;李经方的长篇遗嘱;李鸿章的一支积善堂的田产目录;李蕴章的一支慎余堂的田产、盐票目录;李家彝所作的长篇“交代”作者东奔西走;南下北上;作了大量实地调查;口访笔录;发微阐幽;合肥、芜湖、安庆、北京、保定、天津、威海、苏州、南京、扬州、杭州、香港;都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

书中有相当一部分资料是首次披露;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缺憾;解决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李氏家族的了解。读李经方的遗嘱;从他的田产、房产、股票分布在芜湖、合肥、上海、大连、南京、安庆、天津、宣城等许多地方;投资房地产、银行、保险、盐业、纺织厂、砖瓦厂、铁矿等多种企业;可以知道近代豪绅与古代财主的区别。从其遗嘱聘请专门律师和证明人的格式;也可看出近代人法律意识的变化。

我读过宋路霞的多种著作;其共同特点是;以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相互印证、补充;都是用墨水和汗水写成的。我钦佩她的学识和方法;钦佩她的闯劲、钻劲、韧劲;钦佩她乐在苦中、以学术研究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境界。

作者本习中文;办过杂志;笔下功夫了得。在她潇洒流畅的笔下;本已非凡的故事;被娓娓道来;环环相扣;时而风轻云淡;时而金戈铁马;时而哀怨缠绵;让读者跟着情节的展开;或喜或忧;或发竖眦裂;或掩卷浩叹。

这是一本资料、义理、词章三长兼具的书;在存史、教化、娱情三方面;都值得一读。特此郑重推介。

2004年10月15日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本文作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上海通史》主编)

第一部分 末代相府

第1节 八千亩地、珐琅钟、汇款单

香港国光船务有限公司的老板李国光先生;是位红光满面、整天乐呵呵的好好先生。他已年逾古稀;还整天带领着两个儿子和一班人马;在九龙尖沙嘴的写字间里忙得团团转。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卖力;他一脸苦笑地说:“我们底子薄;比不上人家;现在香港生意不好做;一切需要自己打理”

笔者马上当面揭穿他:“你什么底子薄?你不是拥有八千亩地吗?你这个大地主还叫苦;别人怎么办?”

“哈!哈!哈!”他开怀大笑起来;“你怎么知道的?谁告诉你的?八千亩地是不假;可是那早就是过去的事情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早成历史的陈迹了我若现在还有八千亩地;还用得着在这儿忙乎吗?”

说得也是。

那么后来

原来;这位国光老板是“真人不露相”的好手;笔者费了不少的功夫才弄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