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黄浦码头,随后他们登上一艘英国货轮,消失在浩淼的大海之中。

第三天早晨,船到广东汕头,林刚找到了特科交通站的联络员王军,并立即由他带路,乘一辆长途客车北上,向内地潮安进发。潮安是国民党的封锁区,再往北就是中央苏区了。他们到潮安后步行出城,向潮江江畔走去。

这时,几名国民党地方保安队队员拦住他们的去路,带着疑惑的眼神上下打量他们一番。一个小头目问道:“干什么的?”

王军回答道:“这位是德国的考古学家,想参观一下附近的古代寺庙。”

小头目见布劳恩身高马大鹰目钩鼻,十足的一个洋人,没敢多说什么,急忙让路。三人继续前行。到了潮江,王军将布劳恩、林刚带上一条隐蔽在灌木丛下的小船,让二人在狭小的船舱里足足躺了两昼夜,二人又饥又渴,十分难受。

第三天傍晚,一条拖轮拖着许多小船向上游进发,布劳恩他们的船夹在其中。第四天黑夜到达韩江、梅江的交汇处三河,改道向江西境内驶去。第五天黎明,拖船在赣粤边界的石正停下。布劳恩等人弃船登岸,进入江西留车地区。这里是国民党的管辖区,因离苏区很近,盘查特别严。

按照预定的计划,布劳恩一行在一块水田附近的农舍里等候红军战士来接应。因带路的王军迷失了方向,找了一个上午才找到,错过了接头时间。傍晚,三人来到那间农舍里休息,王军出去找地下党接头。

半夜,几名国民党军士兵突然闯进来,大声盘问,林刚从容应对。这时,进来一位佩上尉领章的军官,死死盯着他们看了一阵子。

军官阴森森地问:“前面就是匪区,你们去那里干什么?”

林刚说道:“这位德国的考古学家,想去那里考察寺庙文化。”

“不行,进入匪区的人都有通共嫌疑。”军官强硬地说,“你们跟我到团部去一趟。”

林刚正色说道:“你们竟敢这样对待德国朋友,我要到南京政府告你们去。”

“少来这套。”军官气势汹汹地说,“老子还没听说哪个外国人愿意去匪区,这里肯定有问题。快跟我走!”说着拔出手枪。

哪知,林刚比他更快,突然,他已抢先拔出一支德国鲁格手枪,“当当”就是两枪。那个军官应声倒在地上,其他的国民党兵吓得扭头就跑。布劳恩趁机拾起国民党军官的手枪,两人向屋外冲去。

两人绕过村庄,沿着水田的窄小田埂,拼命地奔跑。布劳恩在田埂上笨拙地走了几步,便一头栽进水田。这时,附近的国民党士兵已经赶了过来,呼啸的子弹在他们头上飞过。

突然,几个头戴斗笠的精壮青年手持驳壳枪像旋风一样冲了过来,乱枪齐射,打退了国民党士兵的进攻。这时,王军跑了过来,大声喊:“林同志,我们来救你们了,不要慌!”

几名持驳壳枪的青年架起布劳恩,向一片小树林跑去。

在小树林里,王军告诉他们,这几位青年人是红军总部手枪队的,奉保卫局长邓发之命,特地来接应布劳恩。

布劳恩显得非常激动,哇哇地说了好一阵。林刚忙替他翻译,告诉大家:“布劳恩同志说,他一次见到红军战士。他非常敬佩红军战士的勇敢精神。”

为保密起见,布劳恩头戴大草帽,脸上遮着一条手巾,有时骑马,有时步行,在红军战士的簇拥下,又连续走了两个夜晚,终于安全到达了红色首都瑞金。

此行虽历经波折,甚至出现危险,但在中共地下交通员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林刚在这次护送行动中功不可没。

尽管后来改名叫李德的布劳恩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护送此人,是共产国际情报组织执行的一项艰巨任务,它开创了情报人员护送高级领导人穿越敌占区的先例,为后来的护送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3节 双雄传奇

为便于在中国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华尔顿在核心情报小组中,征召了四名中国助手。

陆海防,北平师范大学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到武汉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在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潜至上海,后在方文的引荐下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

刘思慕,又名刘燧元,毕业于岭南大学。1926年,经鲍罗廷推荐,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后转至德国学习。1933年秋归国,经肖炳实介绍,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织。

黄维佑,又名黄君珏,复旦大学毕业生,1933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