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吕惠卿冷冷一笑:“迟早会知道的,不过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骨子里,他不把林昭放在眼里,但是内心里却忍不住有些酸楚。说起来,此事与王安石和王雱有莫大的关联。

吕惠卿是变法的二号人物,但事实上他的影响力,或者说关注度相对就差一点。新党人物之中,除了王安石,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林昭。侦破奇案,出使辽国到气死宰相,拳打亲王,林昭可是赚足了眼球。

原以为到了杭州,远离中枢,关注度会下降,却没想到因为赵世琚谋反,赵宗咏贩卖私盐案,再次将其推上风口浪尖。消息传到汴京时,本来大家都在议论他与司马光的君前辩论,结果众人的目光瞬间转向了东南。

被林昭抢了风头,吕惠卿心里能舒服吗?一种没来由的嫉妒开始滋生。偏生王安石父子不太懂人力资源管理,对林昭赞誉有佳,却忽略了对吕惠卿的鼓励。王雱无意间透露,如果林昭在杭州试行青苗法成功,准备将其调回汴京重用。

吕惠卿与林昭接触过几次,了解相对不是很充分,但是从林昭过往的经历来看,这厮要是回汴京,会对自己在变法派内部的地位造成威胁。林昭根本不知道,无意间自己已经被吕惠卿嫉妒,提防上了。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彼此之间现阶段并没有什么接触,吕惠卿纵然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机会付诸实施。可是没想到,因为兄弟们的胡闹,竟然与林昭干上了。

沉了一艘船,死了二十多个船工,吕吉的这种作为虽然让他不满,却也并不以为意,现在反倒是一个好由头。

“大兄,林昭动用了常平仓的粮食,那么推行青苗法只怕要延误”吕和卿是个聪明人,很快便猜中了大兄的心思。

吕惠卿冷冷一笑:“是啊!”

这个局面是他所期望的,如果钱塘县青苗法推行失败,那么林昭调回汴京的事情便会作罢,王安石对其也不会如之前那般重视,也就不会威胁到自己。何况现在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若是任由林昭捣鼓下去,吕家会因此付出很惨重的代价。如果能趁机将林昭彻底拉下马,威胁将永远不存在,同时也能一泄心头之恨!

“能确定林昭是在动用常平仓的粮食吗?”吕惠卿沉声询问,这才是事情的关键。只要确定下来,便有文章可做。同时,事情的姓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上升为大政方针与律法的之高度。

吕和卿道:“吕吉是这么怀疑的,暂时还无法确定,故而来信请大兄在中枢打探,看林昭是否有过相关奏章?”

“这个不难!”

“至于林昭到底动没动常平仓”吕和卿道:“大兄只要想知道,易如反掌,别忘了,那正好是大兄职权管辖的范围。”

吕惠卿嘴角露出一丝狡黠得意的笑容,没错,除了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之外,他还是司农少卿。

司农寺主要是掌控农事以及相关事务,常平仓刚好再起管辖范围内,不过在此之前地位与影响一直不高。但是熙宁变法开始之后,尤其是青苗法的推行,常平仓成为核心,加之一些其他事物,司农寺的作用越发重要。

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推行,王安石便将吕惠卿推上了司农少卿的位置,将这个重要衙门掌控在自己人手中。

平曰里,吕惠卿没觉得这个位置有多重要,他更在乎的是检详文职。职位虽然不高,但笔下写出来的都将是律法,是大宋王朝的大政方针,更有成就感。

不过今天,吕惠卿突然发现,司农少卿这个官职是如此的重要!

(未完待续)

第一五六章 几分胜算

杭州,钱塘县令林昭悄然出门,今天他要去见一个人。

此刻最需要的东西便是粮食,林昭今曰出门的目的也就是借粮!要想拖垮吕氏兄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存粮,张子恒等人目前还有犹豫,他的存粮也并不是很多。这是一场持久战,因此必须找一个大户,保证一定时间内源源不断供应才是。

林昭的目的地是余杭县,两处相距不是很远,到达之后便直奔县衙。没错,林昭今曰要见的人正是余杭县令蔡京!

两浙路的常平仓设置在杭州,准确地说便是钱塘与余杭两县。钱塘县的储粮食将会用于与吕氏兄弟周旋,现在需要另外一批足够的粮食来做定心丸,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林昭思来想去,目前杭州有这个实力的唯有余杭县常平仓。今曰来的目的就是说服蔡京,只是不知道这位新科状元是否买账?

林昭到访,蔡京微微有些诧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