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1/4页)

庆州之事已经不只是关乎到种咏和林昭,更是关乎到整个种家的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

“放心好了,我们种家不会那么轻易被打倒的!”种谔轻叹一声道:“单凭你的一面之词是不行的,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是时候该让某些人知道,我们种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有伯父这句话,种师道多少算是放心了。同时也忍不住惊叹,难不成种家的力量很强大,很厉害吗?

~~~~~~~~~~~~~~~~~~~~~~~~~~~~~~~

清涧城再往北便是府州了,也就是后世的府/谷。

府州和清涧城都在西北边境线上,再往西不远便是西夏了。是抵御西夏大军的前沿阵地,大宋朝立国百年来,一批有一批的好儿郎在这里热血奋战。

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的名将,以及名将世家,清涧城有种家,府州的折家军历史更为悠久,实力更加不可小觑。

府州折家世居云中,乃是当地大族!

折家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或鲜卑)折兰王的后裔。到了唐朝,折氏的领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之后他的儿子折嗣伦,孙子折从阮都在府州为官,乃是镇守一方的将领。

在经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战乱时期,府州实际上一直在折家的掌控之中,俨然是割据西北的一方诸侯。折家军也有些私兵的姓质,使得折家在西北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实际上,与西夏的前身定难五州李氏家族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李家的占领的土地更广,实力更为强大,又遇到了李继迁、李元昊这等实力强悍的首领,所以才敢于与宋朝叫板,继而单读力国。

也是运气好,西夏赶上了好时候,向西北之地夸张了许多,形成了今曰强大的西夏国。

单纯这个角度而言,府州折家似乎也是可以的。

但是他们与人家定难五州李氏有着很大区别,至少在地利这方面就差的远了。

府州在黄河边上,东边就是河东地区,是大宋朝控制的要地。北边则是强大的辽国,还有一个麟州。南边是大宋朝的关中之地,西北则是李氏家族的定难五州。

府州压根就没有扩张的可能,仅凭一州之地如何成事?正是因此决定了府州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对于这些西北的军阀采取的都是怀柔拉拢的态度。

当时府州折家家主折德扆还曾入汴京朝见赵匡胤,折家表示尊奉大宋朝。为了保证有人能够节制定难五州李家,并且抵御北方的辽国和依旧苟延残喘的北汉,宋太祖赵匡胤答应,折家对府州却保有很大自主权。

府州就相当于是个国中之国的小诸侯,折家的掌控权依旧很大。也正是从此开始,就奠定了折家相对特殊的了地位。

开国百年以来,府州军权完全是掌握在折家手中,基本上是世袭的,对此大宋皇帝一直默许。因为他们都知道府州的地理条件,折家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而起折家和西夏党项拓跋氏是世仇,彼此征伐数百年,不可能合作,也就不会轻易反叛。加之折家一直忠心耿耿,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宋朝对于府州的掌控也颇为严密,故而一直默许了这样的状况存在。

相比之下,清涧城种家则是范仲淹时代才崛起的,手下的兵马完全是大宋官军,自主权并不高。根本无法与底蕴更加深厚,牢牢掌控府州的折家相比。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都是如此!

在杨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种家和折家无疑是大宋朝最炙手可热的军事世家,在西军中的力量与影响都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而折家可以说是当前大宋朝第一军事世家!

现在府州折家家主是折克行,是折德扆的第五代孙,年纪在三四十岁,官居府州知州。

最近一段时间,折克行的曰子也不好过。

他接管折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是接替叔父折继世的位置。这种并非是父系嫡子的传承难免就会有点问题。

折家内部多少就有人不满,折克行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着实费了一番力气。

按理说这种事情,有自己的亲兄弟或者同宗同房的人帮忙是最好不过的。偏巧折克行的父亲就他这么一个嫡子,几个庶子年纪都很幼小,不过妹妹倒是有许多。

折家男儿英勇豪迈,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几个妹子都给他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以七姑娘折文芯为最。

故而当初折文芯以辛文哲的身份出现,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