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试础�

这一次,梁乙埋想要依靠李复圭这个宝贝,在对宋朝作战中立下大功,从而一雪前耻,也好巩固自己在西夏国内的地位。所以此战对他十分重要,本来梁乙埋是想要稳扎稳打的,可自从有了李复圭之后,梁乙埋便觉得这是无比难得的好机会,并且动了亲自领兵作战的打算。于是乎,李复圭成为国相府的座上宾。

在所有人眼里,李复圭价值连城。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潜在价值却在不断减少。接下来在西夏该如何过活,这是李复圭最为头疼的事情。

目前在西夏如鱼得水,受的礼遇,那是因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可是一旦战事结束,自己还有用吗?当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全部说出来的时候,怕也就一文不值了。尤其是宋夏之间的关系若是好转,宋朝说不定会提出要西夏交出自己的要求。

一旦议和,西夏能得罪宋朝吗?能不答应吗?自己一个宋朝的逃犯,在西夏这边又一文不值,会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处境很尴尬,也很危险。

李复圭虽然是流落在外,可头脑还是相当清醒的,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生死存亡,他已经没了往曰的那种狂妄自大,他很有自知之明。

居安思危,李复圭这会倒是将这个理念贯彻的很好!

“将军,西夏终究不是久居之地,该提前想办法才是”即便李复圭已经叛逃在外,可陈桥一时间却也改不了口。

李复圭轻轻点头:“是啊,只是该去哪里呢?如今身在西夏,虽说是颇受礼遇,可实际上也是身不由己啊!”

“将军切莫着急,慢慢等待,机会总是有的。西北除了宋夏之地,吐蕃也去不得,索姓继续往西,去西域吧!”

“西域?”李复圭也觉得是个不错的地方,只是想要顺利前往并不容易。而且,也就在此时,传来一个消息,让李复圭又有些迟疑了。

林昭来西北了,并且成为大顺城的守将。

一听到林昭的名字,李复圭便恨的咬牙启齿,自己之所以落到今曰这般局面,可以说完全是败林昭所赐。虽然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意孤行的结果,可李复圭这种人从来不会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

若非林昭,自己何至于如何?

一想到这一点,李复圭就怒不可遏,报仇之心格外强烈。只是他而今在西夏是个被软禁贵客,只能提供一些信息,这种情况下,想要报仇谈何容易?无疑是痴人说梦。

李复圭难免有些沮丧,陈桥却笑道:“将军不必着急,有时候报仇并非必须要自己出手,借刀杀人不是很好吗?”(未完待续。)

第三四八章 又是一个坑

借刀杀人,很古老,很传统,且行之有效的计谋。

当然了,实施也是有前提的,首先便是有刀可借。

根据刀的情况不同,也是由分别的。有时候借刀杀人很容易,完全就是把人当枪使。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对方太愚蠢,很容易可以煽动或者是被愚弄,要么就是自己十分高明,举手投足之间很容易就可以将事情做成。

抑或者是要做的事情正好符合对方的利益,顺水推舟。总而言之,借刀杀人的核心便是“利用”两个字。

李复圭和陈桥想要借刀杀人,要杀的人自然是林昭,刀便只能是梁乙埋。

身为西夏国相,梁乙埋有这个实力,可以调动兵力去攻击大顺城,可以想办法斩杀林昭。否则单凭他们的能耐,根本无法成事,报仇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奢望,梁乙埋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按理说,他们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梁乙埋是他们的靠山和庇护神,不敢轻易利用,安安稳稳才是长久之计。可是李复圭心中恨意浓重,哪里肯放弃?从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到叛国出逃的囚徒,身份和待遇,尤其是心灵上巨大的落差,对一个人的打击何其之大?

完全是林昭一手造成,李复圭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如果林昭不出现在西北,他鞭长莫及,没有一丝可能,他也只能想想,就此含恨过去。

可是偏偏林昭而今就在西北,就在大顺城,报仇是有可能的,于是乎李复圭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仇恨怒意。

借梁乙埋之手,轻而易举就会被看出来,李复圭和陈桥本身并不十分高明,梁乙埋也素来精明,并非是那种可以随便能被人利用的傻子。

但李复圭相信,即便是明知被利用,梁乙埋也是愿意的,心甘情愿不说,甚至还会感激自己。因为这符合借刀杀人的形式,彼此有共同的利益。

梁乙埋对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