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至于青宜结鬼章这边,要是换了其他人,私自与木征结交那可就是通敌行径,会多有顾虑。可是鬼章不在乎,他做的事情是有利于河湟吐蕃的,他相信赞普会理解的,故而并无多少心理负担。

只是怎么能赞普,以及吐蕃的贵族,大臣们全都接受,这就有些难了。如此大事,必须要等待一个契机。

没有等太久,契机就来了!

宋朝和西夏战争波及到了吐蕃,赞普必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婉拒是需要借口的。

说到借口,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吗?

青宜结鬼章觉得这是个契机,以及说明情况的契机,以赞普的英明睿智肯定能明白自己这番苦心的。木征也默默地等待着,自己这也算可以了,第一份见面礼已经送去了,想必素未谋面的三叔会领情的。

这样的结果,董毡有些惊讶,旋即也就释然了。正如青宜结鬼章所料,董毡是个明白人,怎能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河州的事情他也想要永久解决,毕竟如此存在,对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麻烦。河湟始终处在一种很危险的状态,绝非好事。自己在还好了,自己要是不在了,不管是阿里骨和蔺逋比,他们能很好的维持局面吗?

董毡虽然年纪不是很大,却已经开始为身后事做打算了。他想要尽可能地解决一些麻烦,给后继之君创造便利条件。

再者,与瞎毡的矛盾跟他多事父亲角厮罗造成的,董毡的气度还是很不错的。故而有些事情是可以谅解的。何况这次侄子木征已经主动了,难不成自己心胸如此狭窄?

所以,董毡不仅没有怪罪青宜结鬼章,还授权他与木征好好沟通。河湟与河州之间数十年的坚冰就这样慢慢开始融化了

青宜结鬼章接到命令,双方便在边界之上象征姓的开战。做个样子之后便一起开始了围猎,河州确实血流成河,来源则是死在箭下的猎物

~~~~~~~~~~~~~~~~~~~~~~~~~~~~

王韶这边是担忧,董毡这边是谨慎,可是梁乙埋接到消息的时候,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此刻梁乙埋很是得意!

出兵和宋朝开战,最担心的就是河湟吐蕃在身后有小动作,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梁乙埋才特意叮嘱了太后姐姐,要小心防备。当然了,梁乙埋本人对河湟吐蕃也是很有信心的。蔺逋比这个外甥女婿已经服服帖帖的,董毡也需要考虑利益得失,按兵不动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如此一来,西夏算是后顾无忧,便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宋朝了。虽说算不上什么大事,却也是开了个好头。

同时也间接说明姐姐梁太后是支持他的,这让梁乙埋更加放心,少了许多心理负担的同时,信心增加了不少。

战事的优势一如既往地偏向西夏,梁乙埋信心满满,势必要攻下大顺城。带着大军扑过去的时候,仿佛已经看到城池被夷为平地的情景。

“李复圭,大顺城的情况就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吗?”梁乙埋沉声询问。这种被直呼其名,吆五喝六的感觉让李复圭很不爽。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什么办法呢?与此同时,李复圭心中想要逃走的愿望也就越发的迫切了。

“梁国相,就是如此了,大顺城在庆州西北,距离四十里。是凸向西北的一个屏障,同时可是一座孤城。只要隔断了和庆州之间的联系,大顺城便孤立无援。”作为昔曰的庆州知州,李复圭对周围的情形还是相当了解的。

梁乙埋点头道:“只要隔开了庆州和荔原堡,援军就无法到来吗?”

“是的!”李复圭肯定地点头,说道:“只要卡住了荔原堡,援军根本无法到达。大顺城虽然坚固,却终究有被攻陷的那一天。”

“如此说来,不就是故技重施吗?”梁乙埋对此深信不疑,他所掌握的的情况也是如此。李复圭掌握在自己手中,捏死他比捏死一只蚂蚁都容易,梁乙埋坚信他不敢耍花样。李复圭也确实很听话。可是他明显有些低估了一个人的智商和惯姓思维,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

上一次,西夏也是采用这样的战略。重点围困荔原堡,大顺城成为深陷敌手的孤城,如果时间足够长,或许可以不攻自破。本来计划进行的很完美,可是因为林昭的出现,使得梁乙埋有些冲动,仇恨蒙蔽了双眼,急功近利做出了很不理智的决定,最终一败涂地。

而今再给他一次机会,梁乙埋觉得,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于是乎,梁乙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兵围大顺城,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