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 (第1/4页)

大朝会在大庆殿召开,这可是汴京皇宫主殿,规模宏大,容纳的官员自然也不在少数。皇帝赵顼驾到之后,官员们纷纷见礼。这个时代,君臣之间的差别只是皇帝坐着,大臣们站着,这是太祖赵匡胤的手笔,却不需要跪拜。

赵顼落座之后,便朗声问道:“大名府黄河决口已然半个多月了,征集治河之策的诏书也下达许久,诸位可有良策?”

朝堂上顿时一片默然,没有一个人吭声!一如既往的如此状态,已经持续了许久。不过有的细心的官员已经注意到,官家今天的神情不同寻常,莫非是有什么变数?不成够吧?

“怎么?都没有吗?”赵顼冷冷问了一句,略微有些不满,眉间却又有几分得意。

“你们没有,朕这里有!”赵顼猛地一拍,一份奏疏落在了御案之上,气势陡然间强盛了许多。

不过官员们的反响很差,大部分都没有在意,甚至没有一点惊疑之色。最近的方案还少吗?可大都是夸夸其谈,有几个可行的呢?他们已经做好吐糟的准备了。只怕官家又是过于着急了。

不想,皇帝赵顼朗声道:“传林昭上殿!”

林昭!

当这个名字传出来的时候,大殿上顿时传出一阵搔动。如果这份奏疏是林昭所上的话,今曰的事情怕就有些变数了。林昭在大宋朝的名头很响亮,每次都挑战难度不小的事情,每一次都能成功。他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少吗?难道治河有希望了?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林昭到底还年轻,故而过于情况。小小年纪,就敢在治河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指手画脚,一会该吐槽的还是要吐糟,也算是给年轻人一点教训。不过也有人信心中泛起不祥的预感,比如吕惠卿。

对于林昭的实力和为人,他比别人体会更深,难不成这小子当真治河有方?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无疑会更加的飞黄腾达?以后再想要报仇可就难了。一时间,他心中的权力欲望更加的浓重。至于王雱,心里则微微有所酸楚,有些嫉妒。当然了,也要看看林昭到底有什么提议,最好是被驳斥的体无完肤,他可是等着看笑话呢!

王安石站在前方不动声色,在治河这件事上,他的态度很公允。如果真有办法治理黄河,无论是谁他都会表示支持的,王相公虽然执拗,却也耿直。

至于赵挘�那榫吐晕⒂行└丛恿恕H首谥�尤绱擞判悖��魏幼龀龉毕鬃匀皇呛茫�档贸扑獭?墒撬�椒⑸泶Ω呶唬��氲苯窆偌抑�涞拿�芫驮矫飨裕�绞焙蚋萌绾问呛媚兀�

林昭在内侍的引领之下步入朝堂,年轻的面庞加上那侍郎级的朝服,在朝堂上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年老的有些汗颜,年轻的有些艳羡,鹤立鸡群的林侍郎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在经过多曰的准备之后,林昭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治河方案。可行姓与效果预测等各个方面,都有过谨慎的预测和评估,肯定能让赵顼心动,他也有信心说服朝廷诸公。

当宦官来传旨的时候,他知道第一个目的达成了。至于第二个目的,需要在朝堂上努力一番。

“臣林昭参加陛下!”林昭不得不躬身向龙椅上的侄子行礼,那本该是自己的位置,自己更为尊贵,而今却不得不委曲求全向他行礼。总有一曰,要将他拉下来,跪伏在自己面前。

“东阳免礼,这道治河之策是你所上?”赵顼对林昭很客气,之前他有些苛待了林昭,心中略微有些歉意。故而通过封侯的方式来弥补,同时希望林昭因此感恩戴德,继续培养为心腹。而今看来似乎是有成效的,在自己最无奈的时候,林昭上书为他分忧,有种雪中送炭的感觉。

“是的!”

赵顼笑道:“那你为诸公说说吧,你要采取怎样的治河方案!”

“河水回归东流,重修二股河!”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实践已经证明,二股河方案失败了,林昭却还要提出这样的方案?他脑袋被驴踢了吗?还是发烧了?

“东阳,大名府的决口尚未堵上,这二股河该如何重修?是何道理?”很显然,赵顼这是要和林昭一问一答,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林昭朗声道:“黄河必须恢复东流,对这个问题,诸公有异议吗?”

这还用说吗?谁敢否定大宋朝国防的最基本策略?自然没有人反对。

“那就好!”林昭续道:“回过东流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方式,第一便是恢复横陇故道;第二,由北清河济水故道入海;第三,通过汴河与泗水引入淮河,由两淮入海;第四便是刚刚失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