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容貌相似的人很多,以此为凭,过于牵强!”

其实百官已经相信了七八成,这么相似的容貌,若非亲生母子很难有,若说是巧合反倒有几分牵强了。不过皇室血脉必须谨慎,赵宗晟这么严格也没有错。

曹氏道:“既然如此,那就滴血验亲吧,如此最为直观真实!”

“好!”赵宗晟没有拒绝的理由。

曹氏立即命人做准备,当场滴血验亲。林昭虽然觉得此法并不十分科学,但实验之后的结果倒是十分理想,想来是自己与母亲的血型相同,否则还真有些麻烦。

很快,在苗太妃,赵福康、赵宝安,以及欧阳修的监督下,宫人准备好清水呈上。

林妃与林昭二话不说,上前刺破手指。两滴血液入水,很快便融为一团。

林昭这才松了口气,真怕关键时候掉链子,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曹氏喊过高滔滔、赵顼、赵宗晟,以及多位皇室宗亲、德高望重的大臣前来观看,确认结果。

“如此该没问题了吧?”曹氏看着赵宗晟,冷冷反问。

“是!”赵宗晟道:“如此确实可以断定,两人为母子关系;可并不能因此断定,林昭是仁宗皇帝血脉。昔年冷青之母王氏也曾受宠幸,但孩子却是出宫之后与另外男子所生。”

“那你待怎样?难不成要打开永昭陵,滴血入骨来验证吗?”曹氏对赵宗晟的不配合很恼怒。

古代滴血验亲有两种方式,如果两者都在世,那就滴血。如果有一方死亡,那就将鲜血滴入遗骨,如果血液渗入骨中,便断定有血缘关系。

赵顼听到这话,急忙道:“不行,皇祖已经入土为安,陵寝如何能轻动?如此实在不孝!”

“确实,父皇陵寝不可动,不可打搅父皇在天之灵。”林昭看着赵顼,淡淡一笑,朗声道:“不过有另外的方法也可以证明,请允许我先呈上些许人证与物证!”(未完待续。)

第六〇八章 天子拜皇叔

入土为安乃是古来有之的传统,仁宗皇帝的陵寝绝对不可轻动。

林昭有间接证明的方法,一声招呼,立即有十几个人出现。

“这些人之中有昔年的江宁府知事,差役,里正等相关人物,这里还有当年江宁府人口登记文书,以及化名为顾七的何五和我,与江宁孟家之间签订的仆役用工契约。”林昭朗声道:“这上面的曰期是皇佑二年十二月,当时我才四个月大。”

“没错,当时是冬天,天空飘着雪花,孟家老夫人救下了一个男子,还有一个婴儿。”当地的里正道:“购买仆役是需要签订契约的,何况还是两个北方来的难民,户籍无考。是我带着他们去府衙办理户籍,登记契约的。”

“不错,我们多少有些印象!”

“林昭,本王冒昧说一句,时隔多年,他们未必记得清楚,也有窜供假证之可能,所以”

“濮王说的是,人可能说假话,但是白纸黑字做不得假吧?”林昭道:“这些文书纸张,王爷可以从馆阁编纂书卷者中选择有经验之人,请他们来鉴定,看是当年文书,还是事后伪造?”

结果不言而喻,泛黄的纸张,陈年墨迹,以及江宁府的印信,可以断定是二十多年前的东西。

“这上面记载的很清楚,江宁府的官差与皇佑二年年底见过我,母妃是当年七月宫中失火流落出去的。即便是她出宫之后立即生产,重新再孕,五个月的时间能再生个孩子吗?”林昭的一句反问,顿时让赵宗晟无言以对。

曹氏笑道:“从时间上算,东阳确实是仁宗皇帝与林妃之子!”

“话虽如此,可未必没有诸多巧合,并不能直接证明其血缘,皇室子嗣必须慎重,还请太皇太后恕罪!”赵宗晟咬定一点,哪怕是间接证据再如何充足圆满,就是不承认。

赵福康笑了笑,上前道:“王兄,按照如今的情况,基本上不错了,要是再多上一二分血缘遗传证据,便可断定是吗?”

“没错!”

“那这就好办!”赵福康笑了,朗声对阶下百官道:“本公主一介妇人,本不该多嘴的。但涉及到我父皇的血脉,本公主身为长姐,便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大长公主所言合理!”有仁宗时期的老臣立即表示赞同。

“那好!”赵福康道:“本公主认定林昭乃是父皇血脉,至于证据福康斗胆了,请诸大人见谅。鲁国、燕国两位妹妹,请过来,除下左脚的鞋袜!”

这是闹的哪一出?三位大长公主当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